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

读了课题“鞋”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但不占用过多时间。)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研讨改进:原来设计的是“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在试课的过程中,学生不懂这个问题,也不会提问,因此在研讨的时候考虑到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如何能让他们听得懂,因此试着将问题改成了“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提问,提出了丰富的问题。)

(教后有感:同学们想知道的有许多,有的说“课文里都写了谁的鞋?”“鞋是什么颜色的?”“鞋是新的还是旧的?”“鞋是干净的还是脏的?”……真是爱动脑的孩子。)

二、读文认字。

1.一读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二读课文,圈出生字。

3.出示戴拼音的要认的字,指名读。

4.摘去拼音小帽,指名读。

5.同桌字卡互考。

6.老师用手中字卡开火车测试。

7.多种形式认字拓展学习。

A 给脱字组词,生组“脱下”,师引导学生做脱下的动作,并句子训练“还可以脱下什么?”(学生们说脱下袜子,脱下衣服。真有趣!)

B 亲热 亲亲热热 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C 观察“奶、妈”的共同点,认识女字旁,并指导写女字旁,指导写“奶”字,关注“奶”字的右部分横折折折钩。

8.调皮的生字宝宝回家了,指名读文,认清生字宝宝,并回答学生的质疑“课文都写了谁的鞋?”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认读促使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帮助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引导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认识生字,通过认字形式的多样,使学生认字不再枯燥。)

(研讨改进:因为一年级刚刚入学,童真可爱,对于一些课堂用语还不十分理解,加之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为了让学生听得明白,听得投入,我们在研讨的过程中,一直在设计儿童化的语言,如“字宝宝,调皮的字宝宝。”在这节课上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达成了目标,这与儿童化语言的设计密不可分。)

三、指导朗读,读中感悟,积累词语。

1.指名读文,并带着一个学生质疑的问题:“课文里都写了谁的鞋?”

生回答:写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的鞋。

师:从哪知道的?

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小节。

第一小节学习过程:请学生说一说,一家人回家脱下鞋子的感受,(是轻松,一家人见面时是亲切、温暖、高兴。)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读文。

(设计意图:借助对“鞋”拟人化的描述唤起学生对自己家人在一起亲亲热热说话的样子及内容的回忆,进而体味一家人在一起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的情感。针对学生的想象,教师要及时评价,为指导朗读作铺垫。)

(研讨改进:在试课的过程中,发现第一小节指导读时没有抓住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研讨的过程中,设计增加了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外一天,回家脱下鞋子的感受,和家人见面的感受,以使学生产生轻松、亲切的感受,并融入朗读。)

2.媒体出示:拟人化的鞋图。(书中插图)

(设计意图:课标中要求“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因此将课文插图用大屏幕出示,引导学生观察。)

师:这就是一家人脱下的鞋子,有的大,有的小,用一个词来说就是----

生:大大小小

师:大大小小的鞋像什么?

生:像一家人。

像大大小小的船。

像小轿车。

师:你还能用像说一句话吗?

生: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腿像柱子,月亮像小船……

(设计意图:语言训练是我在语文课堂中一直坚持实践的做法,并在几届学生的学习中都达成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在这节课上,我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了几处有层次的语言训练,这是第一处与生活联系较紧密,比较容易表达的训练。)

第二小节学习过程:抓住“依偎”这个词。通过图片和动作理解。

师:“依偎在一起”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做做依偎的动作。

(设计意图:“依偎”一词,是整篇课文中最难理解的词语,学生头脑中没有储备,借助图片理解词语比较直观,而且我选择了三幅图片,有两位老人依偎在一起,有孩子依偎妈妈,有小动物相互依偎妈,拓宽了依偎的范围,图片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历,理解“依偎”就是亲热地紧靠在一起。并做一个这样的动作,加深体验。)

3.第三小节的学习先理解“港湾”,多媒体出示大连海港的画面。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港湾”指的是什么地方吗?

接着句子训练,“港湾是船儿的家”, (帮助学生发现“港湾”与“家”的关系,作者把家比喻成港湾。)

( )是( )的家。

师:一年七班是我们的家,让我们互相拥抱感受家的温暖!

生互相拥抱,师生拥抱,感受家的温暖,在音乐“让爱住我家”的点缀烘托下,学生流露出激动的情绪,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

(设计意图:此处通过评“小诗人”激励学生作诗,有的学生说“沙漠是骆驼的家,池塘是青蛙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等等。这是第二处语言训练,也是比较有难度的一处训练,为了降低难度,我配上图片激发想象,唤醒认知。对一年级学生学习能力、想象能力的充分信任会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更快的成长。在师生相互拥抱的情境下,有几名同学甚至说:“我想哭!”这应该是小孩子表达感动的最直白方式。这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达成效果,完成目标,使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研讨改进:最初的设计是句子训练结束就指导背诵,但在研讨的过程中,老师们提出本课的目标之一就是感受家的温暖,怎样在课堂上就能使学生有体验,经过认真思考,我突破自我,设计了师生拥抱,课上达成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四、引导背诵

以填空的形式指导学生背诵。

 五、作业

师:你想把这首小诗背给谁听?

生:爸爸妈妈 爷爷 奶奶……

师:把这首小诗背给你喜欢的人听。(课后练习。)

(设计意图:本课的设计紧紧抓住目标,抓住课后的每个练习,以学生为本,以教材为依托,目标的达成由浅入深,最后这个背诵的目标已经在课上达成,为巩固背诵效果,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学生容易完成,也乐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