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人教版八上第五单元第22课。

教学设想:

《爱莲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是托物言志写法的代表作。我的设想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古文典雅之韵,体味作者高洁之志,品味字里行间的深长情味。

学习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特点。

2、学习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气节的高尚情操。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气节的高尚情操。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解决字词读音、字词意思。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配乐增添高雅之韵,看莲花图片回忆有关描写莲花的古诗文句,并朗诵给全班同学听。

师:(莲花有名荷花、芙蕖。它以其实用性走进人们的生活,也凭借着它娇艳的色彩和优雅的风姿走进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古往今来,她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搜索一下记忆中有关描写莲花的古诗文句,并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预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乐府民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江南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王昌龄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苏幕遮 》周邦彦

过渡: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今天我们就通过品读周敦颐的《爱莲说》来了解莲被千古称颂的原因。(板书课题)

师:《陋室铭》中的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那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中的“说”又是什么呢?(生回答师订正)

明确: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道理。

二 初读课文

过渡: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大家一起朗读一遍课文,以增强对文章的了解。在朗读时要注意老师的四个提醒。

(一)学生齐读课文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2、语调舒缓3、注意抑扬顿挫,要有高低起伏4、读出感情

颐(yí) 蕃(fán) 淤(yū)泥 濯(zhuó)清涟(lián) 不蔓(màn)不枝

亵(xiè) 鲜有闻(xiǎn)

(二)朗读指导(老师逐一范读,学生学读品味)

1、句子停顿: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语调抑扬顿挫: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扬一抑,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3、语言气势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

(老师逐一范读,学生学读品味)

4、感情品味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三句话的语气和蕴含的感情分别是什么?师引导学生体会,品读。

(三) 配乐朗读

过渡语:大家进步的真快,为了巩固大家的劳动成果,下面让我们一起配乐朗读,体味《爱莲说》的千古魅力。

三 译读课文,疏通文意

过渡:大家读的真棒,读出了古文的韵味。可是学古文光读还不够,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古文,学习古文的博大精深,下面请我们的四人小组合作翻译课文,本小组能解决的不要依赖别人,本小组不能解决的请把句子划出来,大家共同合作解决。在合作翻译之前,老师还有两个提醒,一是在字字落实的情况下还要注要一下六种翻译方法:二是要勾画并整理出本文的重点实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出示课件

文言文翻译方法:

(1)“留”保留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2)“删”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3) “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成分。

(4)“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5)“调”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6)“变”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生合作翻译,师来回巡视)

过渡:学贵有疑,没有疑问就没有进步,下面就请大家说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大家都在默默的耕耘,相信你们一定有了不一样的收获,下面就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出示课件)

重点词语: 可爱者甚蕃 (多)

出淤泥而不染(沾染)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清水)(美丽而不端庄)

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

香远益清(更加) 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立。)

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宜乎众矣(应该。 多。)

翻译语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明确: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明确: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远远观赏而不可随意玩弄她。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明确: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

4、莲,花之君子者也。

明确: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四 研读生疑。

直接承接:莲,花之君子者也。

1、作者为什么说莲是花中的君子呢?

明确: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那么两者一定有相似之处)试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品质?

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质朴、正直通达、志洁行廉、高洁

过渡:作者描写莲花是为了赞美象莲花一样的君子,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之中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借莲来表达自已的志愿,想一下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托的是莲花的形象,言的是君子之志)

明确:托物言志 即借莲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气节的高尚情操。

3、作者除了写莲,还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还写菊花和牡丹?你认为作者写菊花和牡丹对写莲有什么作用?

菊花象征不苟同与世俗的高洁品质,但消极避世。正衬

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 反衬

小结:作者周敦颐在他的《爱莲说》里不仅仅表达了自己对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而且还富有深意,那就是运用了托物言志与反衬陪衬的手法,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志向志趣,同时委婉地嘲讽批判了当时追名逐利、追求荣华富贵的不良世风。

4、读其文识其人

过渡:俗话说:文如其人,那我们读了文章,也应该看一下庐山真面目。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着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五 拓展延伸

过渡:周敦颐用自己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自己的高尚情操,其实在古代有很多这样用一些事物表现作者的品质和理想的诗句。

1、请回忆运用“托物言志”写法的诗句,并朗诵给大家听。

示例: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学生朗诵

过渡:其实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诗人们寄情于景物,抒发自己的高尚情操,我们呢?能不能绽放心中之莲呢?来,挑战一下自己。

2、仿写: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用“我特喜欢……”句式写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要求: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文采。

示例:我特别喜爱昙花。昙花虽在夏秋季节的深夜开几个小时,但它在这段时间内使尽浑身解数,来表现它的美,这不正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证明吗?人生难得几回搏,博得一回才精彩。所以我喜爱昙花。

老师寄语:我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做人中君子,能够像自己所写的事物一样积极向上,为自己的未来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