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示:食草木,饮涧泉)

(东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遣词造句的“秘密”啊,急着出示,那还叫“秘密”?)

生:都是三个字,第一个字是动词。

师:如果把句子读出来,应该是什么节奏呢?

(东江:先让学生读一读啊,干吗急着说“节奏”呢?)

(生读。)

师:为什么这么读?

生:很活跃,要读得有激情。

师:很活跃,怎么读?

(生读。)

师:有进步。

师:谁能让声音跳起来动起来?

(生读。)

师:没听到石猴的奔腾跳跃,我也想读一读。

(教师范读。)

(生读。)

师:石猴跳起来没有?

(生齐读。)

师:跳跃的节奏让我们的石猴跳起来,动起来了。

(教师是要学生读得“跳起来”。)

师:继续读,有什么新的发现?

(出示句子:与狼虫为伴……)

(东江:学生还没交流,教师就把句子出示了,担心学生发现不了?)

生:四个字的排比句。

师:是随便排列的吗?

生:前面是动物,后面是人与人的关系。

师:这些动物是——

生:亲戚朋友。

师:有一个“虫”,知道是什么吗?是蛇。

(东江:这里的“虫”是蛇吗?《景阳冈》中有“大虫”一词,那里的“大虫”指老虎,那么《猴王出世》中的“狼虫”也许指的是狼和虎,并非蛇。)

师:谁来读读?

(生读。)

(教师是要学生找到排比句,并感受排比句的妙处。)

(东江:学生还没找,老师就出示了排比句。)

师:往下读,更有意思了,你又发现了什么?

(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东江:是学生交流后出示的,还是交流前就出示了?)

(生读)

师:夜对——

生:朝

师:宿对——

生:游

(东江: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其中的“对子”?学生几乎没有发现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就马上给学生“铺路”了。)

师:谁能读出这样的感觉?

(东江:夜对朝,宿对游,这就是感觉?不知是什么感觉?)

生:读(鼓掌。)

(教师是要让学生知道排比中还有对偶。)

师:谁能连起来读读?

(生读。)

师:谁能读读,自告奋勇也行。

(生读。)

师:还要读得跳跃一点。读完三个字以后,还要吸一口气,这样就会读得好一点。

(东江:此处朗读技巧的传授,我认为是有必要的。朗读的确是需要技巧的。)

生读(鼓掌。)

师:读得特别好,我们一起读,我读前面

(生接读。)

(听了录音,读得的确不错。)

(东江:我认为此处还缺一个环节,为什么能读出跳跃的味道?那是因为这段文字有跳跃感,有节奏美。朗读尽管是需要技巧的,但是如果这段文字写得不好,我们也很难读出跳跃感的。在品味朗读之美的同时,不要忘了品味文字之美。)

师:读到这里,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呢?在这里写下批注。写过批注吗?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