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BuBy-Q”的9岁儿子,经常偷拿家里的钱,这让他们两夫妻很纠结。

令人意外的是,很多人小时候都偷拿过家里的钱。我们选取了几个较为典型的案例,请浙江省心理学会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实验基地主任方一宇老师一一做出点评,希望能给有类似困惑的家长提供一点参考。

一次偷拿改变了我一生

网友“白天”参加工作4年了。她说,她从小只偷拿过一次钱,但就是因为这次偷拿钱,改变了她的一生。

“那时候我可能还只有七八岁。”“白天”说,父亲身体不好,不能干重体力活,一家只能靠地里的一点收获。那时候,“白天”经常去姨妈家玩。有一天,她看到姨妈家的抽屉里放着一些钱,于是,她偷拿了一张十元钱纸币,匆匆跑回了家。“当时的紧张、慌张,我现在还记忆犹新。那以后几天都不再去姨妈家。”本以为风头已过。可没过几天,姨妈找到了“白天”,问她是不是她偷拿了钱,“白天”承认了,说拿钱想买零食吃。姨妈没有责怪她,说那钱就当是给她的零花钱。20年过去了,这成了两人的秘密。“白天”工作后每年都会给姨妈一些钱,对表妹也是特别的好。“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偷拿过别人或单位的任何东西,哪怕是一张纸巾我也会事先征得别人的同意。”

方老师点评:“白天”的姨妈是伟大的,她是一位既细心又有智慧的家长。

“白天”偷拿钱后的举动说明她已经认识到了自己做了件错事,这时候再去责备是不恰当的。姨妈从“白天”的种种行为中发现了其内心的痛苦与内疚,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很有智慧地把这钱当作给“白天”的零花钱,不作追究,在今后的日子里也没有再提这件事,更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其他人。这不仅表现出了她的宽容,也体现出了在教育儿童方面的智慧。后来,“白天”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姨妈的功劳。

准爸爸也干过这事

“我就是一个偷着父母钱长大的孩子。”网友“猫yeye”把埋藏在心里多年的秘密说了出来,为的就是希望给一些家长点启示。

“猫yeye”的父亲是个出租车司机,包包里的钱永远都是5元10元的钞票,厚厚一叠里面少了一张两张是很难被发现的,除非第一位客人就拿出百元大票。“说来也巧,有一天,父亲的第一位客人果然拿出了一张百元大钞,而我自然而然就被抓到了。结果,他们来了个‘混合双打’。父母恨铁不成钢,我恨拿百元大钞打车的人。所以到现在我也没有拿百元大钞去打过车。”“猫yeye”说,一个小孩子拿到10元钱的概念,就相当于拿到工作一年后的年终奖。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可以买很多东西,在同学面前装老大,这是多么快乐的事。这些都是大人永远想不到的快乐。

“从第一次到拿到习惯,现在想想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现在自己即将成为孩子的父亲,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也很茫然。如果我的孩子这样,我会不会也像父母一样来个暴打?”“猫yeye”说。

方老师点评:“猫yeye”父母发现孩子有偷拿家里钱的行为后,采取打骂的方法,并不恰当,打骂并不是子女教育的唯一方法,特别是针对儿童的一些心理问题,打骂反而容易留下阴影,不利于他的身心健康。如今,“猫yeye”虽已长大成人,小时候“偷窃”的阴影却一直没有抹去。不过,我相信“猫 yeye”从找到萧山日报透露他的心声开始,事情有了光明。希望他做得更坦荡一些,把这件儿童时代未解决的心理事件完成。

孩子偷拿钱,我每天放一些

网友“Meng”有个朋友,家住得很远,孩子上学到了城里,就把儿子寄住在了他家。本来他平静的生活,在一天早晨被打破了。当天,朋友的孩子按时去上学后,“Meng”发现自己前一天晚上放在桌子上的几个硬币不见了。“家里没其他人,只有可能是朋友那孩子拿的。”

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Meng”想可能孩子的生活费不够用,并不是有意为之。于是,“Meng”每天都在桌子上放几块钱,让孩子拿。两人对拿钱这件事也一直隔着一层窗户纸,没有去捅破它。这么多年过去了,朋友的孩子长大成人,学有所成。孩子对“Meng”一直很好,逢年过节经常会来家里坐坐,。“感觉就像多了一个儿子。我庆幸当初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

方老师点评:“Meng”的做法不仅让朋友的小孩过了正常城市生活,更是保护了其幼小的心灵。

孩子的“偷窃”,从表面的行为层面上看是偷,但从背后的心理层面上看有各种成因:为了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为了在小朋友面前得到平等的感觉;为了换取小朋友们的情感;自我吹嘘等等。其中不乏一些美好的愿望,引导恰当更是孩子一次成长的机会。解决儿童“偷窃行为”的有效方法是找出成因,了解其心理过程,再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在干预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