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小管-间质肾炎简介:

肾小管-间质肾炎(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TIN)系指一种以肾间质病变为主的一组非化脓性炎症反应,肾小球几乎无病变或偶有轻微病变,而肾小管均受累。

部位:腰部

科室:小儿科

症状:面部浮肿、尿道流血、尿隐血、面部浮肿、尿道流血、尿隐血、阳虚体质、新生儿蛋白尿、肾小管细胞受损后炎症、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腹痛、恶心与呕吐、血尿

检查项目:尿尿素、肾功能相关项目、β-半乳糖苷酶、尿尿素、肾功能相关项目、β-半乳糖苷酶、尿β半乳糖苷酶、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比重3h试验、尿沉渣管型、菊粉清除率、酚红排泄试验、 肾小管氨马尿酸最大排泄量试验

相关疾病:小儿Alstrom综合征、高钙血症肾病、范科尼综合征、 低钾血症肾病、Ⅳ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小儿肾小管-间质肾炎原因:

一、发病原因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一大组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肾脏疾病。按病程,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按病因则有感染性、药物性、免疫介导和遗传代谢障碍引起的间质性肾炎等。

1.感染

包括细菌感染(链球菌、葡萄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等),军团病菌、钩端螺旋体、弓形体原虫、病毒感染等。上述病原所致肾脏或全身性感染均可诱发TIN,但并非病原体直接侵袭肾脏,而是免疫反应机制。

2.药物反应

常见抗生素类药物(如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两性霉素、四环素族、磺胺类、阿霉素、抗结核药等)、非激素类抗炎药(消炎痛、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重金属盐(如铅、汞等)的长期接触、抗癫痫药物、麻醉剂、中枢兴奋剂、免疫抑制剂、利尿剂等。

3.尿路梗阻或膀胱输导管反流

致肾小管-间质损伤。

4.免疫性肾小球病变

包括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等。

5.血管性疾病

如肾动脉硬化、肾动脉血栓形成或肾静脉血栓形成。

6.代谢性疾病

高尿酸血症、尿酸盐肾病、胱氨酸尿症、高钙血症、长期低钾血症等。

7.其他因素

(1)遗传因素:家族性间质性肾炎、海绵肾、先天性多囊肾等。

(2)肿瘤:白血病、淋巴肉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3)放射性肾炎等。

二、发病机制

1.免疫机制

包括细胞免疫介导的急性间质性肾炎、体液免疫介导的急性间质性肾炎、补体活化、IgE介导(血IgE升高、血和尿嗜酸细胞计数↑)等机制。

2.非免疫机制

包括各种全身性感染、药物及DIC等毒性物质损伤。由于肾血流量大、肾内皮细胞总面积大、肾小管代谢率高、肾脏的逆流倍增系统以及肾酶被抑制,均使肾脏易发生中毒。

3.病理改变

(1)肉眼所见:肾脏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病变主要在髓质,可呈局灶性或弥漫性损害。

(2)镜下所见:肾小球多正常,偶有系膜细胞增生或新月体形成。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退行变性、增生,肾小管基底膜皱缩与断裂。间质区显着水肿,多种细胞浸润。免疫病理提示在间质系膜区有中等量纤维蛋白原、C3、C4、IgG沉积物。

小儿肾小管-间质肾炎症状: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

1.典型临床表现

发热、皮疹、关节痛,构成AIN的三联症。病儿可有程度不等的水肿、夜尿、多尿、呕吐、腹泻、厌食、腹痛。患儿可有镜下血尿,脓尿。病情严重者可发生肾衰,多数表现为非少尿型。

2.多种多样临床表现

(1)急性TIN:多由感染、药物过敏、血管病变或药物肾毒性作用引起,少数为特发性。ATIN的表现特点为起病急,常伴发热,皮疹及膀胱激惹症状。对多种药物过敏,严重者可表现急性肾衰。病理上以变质渗出为主,间质有明显水肿,浸润的炎症细胞因病因及发病原理而异。TIN患者可因肾脏内水肿,肾包膜牵张,患者感腰痛,体检有肾区叩痛。共同的临床表现是患者可出现程度不同的急性肾衰竭,另外根据不同的病因可出现相应的表现

①感染引起:多有寒战高热、全身酸痛、食欲减退等中毒症状。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抗菌治疗有效。

②药物过敏引起:有用药史,在用药过程中或停药后不久出现皮疹、发热、关节痛及淋巴结肿大等过敏症状。血中嗜酸细胞增多及IgE升高。尿液沉渣检查1/3患者可以找到嗜酸性细胞。

③药物肾毒性作用引起:大多患者有明确的用药史,尿中可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

(2)慢性TIN:主要表现为肾小管功能不全,如近端小管受累较重,表现为Ⅱ型肾小管酸中毒和Fanconi综合征,如远端小管受累严重,可表现为Ⅰ型或Ⅳ型肾小管酸中毒。 ①CTIN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不如ATIN明显,患者可无自觉症状,仔细检查可发现各种各样的肾小管功能异常,血压可正常或升高,常有轻度蛋白尿,当出现大量蛋白尿时提示并发肾小球疾病。有些CTIN与肾结石共存。巴尔干肾病或滥用镇痛剂者可发生尿路恶性肿瘤。肾乳头坏死可并发于滥用镇痛剂、镰形细胞病或慢性尿路梗阻引起的CTIN,表现为发热、血尿及肾绞痛,偶可见到坏死组织从尿中排泄。贫血与氮质血症程度不成比例,常见于髓质囊肿病、滥用镇痛剂及多发性骨髓瘤。夜尿增多是许多CTIN的重要诊断线索。

②CTIN的特征性病理表现:是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及单核细胞浸润。晚期双肾缩小,外形不规则(是瘢痕存在的一种表现),单个或多个盏体扩张。由于纤维化包绕,使小管变形,小管基底膜增厚。后期可有继发性肾小球改变及肾血管病变。由于髓质部间质较多,因此髓质及乳头部严重受累。因为肾小管的各个节段都有重吸收钠离子的功能,所以,由原发性CTIN引起的任一节段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达到一定程度,都可引起钠离子的不适当丢失。在临床上很值得临床医师注意的是:原发性CTIN一般不会发生钠潴留,而由继发性CTIN及血管病变引起的 CTIN则常伴有钠潴留,表现为水肿与高血压。 详询病史可找出TIN的病因或诱因。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发热、皮疹,关节痛三联征;或原因不明的肾衰、过敏性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清IgE升高,末梢血嗜酸细胞计数增加,尿β2微球蛋白增加,低钾血症;尿有红细胞、白细胞和白细胞管型;肾功能减退。必要时需做肾活检确诊。

小儿肾小管-间质肾炎诊断:

1.了解TIN的病因

可以引起TIN的病因很多,除了特发性TIN之外,所有TIN都有病因可寻。了解病因是正确及时诊断TIN的重要前提。

2.及时发现TIN的诊断线索

当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都应考虑TIN的可能,并进行全面肾脏检查,以明确或排除TIN的诊断。

(1)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继发性TIN)、夜尿增多。

(2)无休克、急性血容量不足等情况突然发生少尿性或非少尿性急性肾衰竭。

(3)在慢性肾衰竭的基础上发生急性肾衰竭(基础血清肌酐浓度<250μmol/L,每天血清肌酐上升45μmol/L以上;基础血清肌酐浓度>250μmoL/L,血清肌酐浓度每天上升90μmol/L以上)。或亚急性肾衰竭(每天血清肌酐浓度升高,但未达到急性肾衰竭的速度)。急性肾衰竭可为少尿性或非少尿性。

(4)以肾小管间质功能减损为主的慢性肾衰竭。

(5)尿液中发现坏死组织。

3.寻找TIN的证据

必要时做肾脏活组织检查。

鉴别:

1.肾活检可鉴别ATIN与CTIN。

2.需鉴别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炎。

3.并肾衰者需与肾前性、肾后性或其他肾性原发病所致肾衰相鉴别。

小儿肾小管-间质肾炎并发症:

可并发高血压,可发生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可与肾结石并存。

小儿肾小管-间质肾炎治疗:

西医治疗

治疗措施如下

1.寻找病因并及时去除

如解除尿路梗阻或去除感染病灶。

2.针对原发病治疗

如抗感染等。

3.脱敏药物的使用

如苯海拉明等。

4.对症

及支持治疗。

5.并肾衰者需按肾衰的治疗原则

必要时需采用透析疗法。

6.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激素能改善临床症状,有助于肾功能恢复,并可减少透析或发展成CTIN。 TIN的病因去除后,病变一般可停止发展,早期病例可完全康复。

与感染相关者,应积极抗感染;尿路梗阻者应去除梗阻因素;药物、肾毒性物质所致者应及时停用药物及毒物,并做相应的治疗。代谢障碍所致者,应尽量纠正代谢紊乱。TIN发生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高血压,贫血或水肿等,应给予对症治疗。如果出现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则应按肾衰竭进行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完全缓解的可能性与肾功能衰竭的持续时间呈反比。

有研究报道,急性肾衰竭的持续时间少于2周者,恢复后血清肌酐浓度可以保持正常水平,而急性肾衰竭持续3周以上者,恢复后血清肌酐浓度多在250μmol/L以上。持续活动性小管间质性损害常伴有不可逆性间质纤维化。影响预后的另一个因素是肾间质内单个核细胞浸润的程度。零星的浸润容易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基础病因不去除,患者极易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在急性特发性TIN的患者,虽然他们可以自然缓解,但有50%以上的患者遗留肾功能不全。抗肾小管基膜抗体阳性对于未来发生肾功能不全常具有预报作用,尤其是在肾损害较严重的患者。对于病因治疗缺乏理想的反应性而又排除感染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一般每天用1mg/kg泼尼松,也可以此为换算基础灵活选用其他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大多数患者在开始治疗后的1~2周内,肾功能有明显的好转,这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期限为4~6周。使用激素2周以上肾功能无改善的患者,可以考虑加用免疫抑制剂,如选用环磷酰胺每天2mg/kg。有人认为如果有效,该药可连续应用1年。当然,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

如果在使用环磷酰胺6周后病情不见好转,则应该停止使用上述两种药物。对于肾脏活组织检查已经显示有明显纤维化的患者,应该考虑CTIN的诊断,这些患者不宜使用化学治疗。有1/3以上的药物性ATIN患者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对于抗肾小管基膜抗体阳性的患者以及由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ATIN,进行血浆置换是合理的。

小儿肾小管-间质肾炎预防:

预后

儿童患者预后较好。ATIN病程一般为2周~2个月。有报道随访1年后约7%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因肾衰或继发感染死亡者约占3%。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病因和原发病,肾功能损害严重者预后差。病程>2个月者易发展至CTIN。肾活检病变弥漫、严重者预后较差。 TIN的发生和发展,不仅有原发病或原发致病因子的作用,而且还有一些恶化因子对TIN的发展起推波助澜作用。例如,大剂量使用氨基苷抗生素引起肾小管损害,在此基础上合并使用利尿剂或患者有脱水未及时纠正,就可使TIN加重。不同致病因子或原发病引起的TIN,有不同的恶化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