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严谨的是,在贴敷前后,医生会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辨别,给出个性化的贴敷和调理方法,如肺气虚弱体质选用肺俞穴、膏肓穴;脾虚痰湿体质加用脾俞穴;肾气亏虚体质加用肾俞穴。此外,属胃肠积热、脾虚肝亢体质,在贴敷前后加用相应中药,如清热消积或健脾平肝中药,或加用捏脊、推拿治疗等进行调理,可明显增强疗效。

应严格遵守固定疗程

小雨在敷完第一贴、尝过敷贴过程中的"灼热"后,任由妈妈怎么哄,也不要去医院敷第二贴。当然,很少有小朋友是喜欢去医院的。妈妈没了辙,想想自己工作忙,每回还得顶着大太阳带孩子去医院敷贴也挺麻烦,也就应了他的请求。

贴了头一贴,忘记或者放弃贴第二贴,或者第一年贴完全部疗程后,见效果不错,第二年就不继续敷贴的例子有很多。殊不知,中医疗法贵在坚持,效果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

有的家长担心贴敷的时候医院人太多,天气炎热,或者暑假要旅游,不能按时到医院来,我们根据这情况准备了贴敷药物,配有穴位指示图,并派专人指导,让家长带回药物自己贴。

儿童敷贴最好能严格遵守固定疗程,连续治疗3年。冬病夏治中的贴"三伏贴"通常分为头伏、中伏、末伏三个疗程,每个疗程为10天,每一伏的第1天是最佳敷贴时机,阳气最旺,药力更易直达脏腑而发挥作用,取得良效。

今年三伏是40天,所以需要贴4次。到冬天冬至时还有"三九贴",联合使用可加强疗效。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络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效果会更好。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敷三伏贴属于中医外治疗法,它和口服中药一样需要忌口,所以在敷贴的过程中,切忌不要给孩子吃生冷、辛辣的食物,以免影响效果。

绝大多数孩子可以接受贴敷

天天妈妈在一个网络论坛里看到不少家长在夏天送宝宝去敷贴,于是决定今年的三伏天也带天天去试一试。天天是早产儿,出生后体质不是很好,经常感冒,照理说,给天天敷贴,提高身体体质正合适。可是,医生刚把药敷上,天天就开始叫唤"疼",还不停地蹭来蹭去,想自己动手把背上的贴撕下来。天天妈不忍心,便让医生把贴撕了下来,敷三伏贴这事儿就这样不了了之。

三伏贴是用几味温热的中药调制成的,刚贴上去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有麻、热、痒的感觉,这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现象。家长可以用玩具等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孩子对贴敷药物的反应不一样,经验表明,只有很少的孩子反应很敏感,哭闹疼痛,则应该马上取下药物,以免造成皮肤的灼伤。孩子每次贴敷时间比成人短,约为2~3个小时,年长儿如果贴敷部位无明显不适反应者,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

不到1岁孩子的皮肤娇嫩,专家不建议他们用敷贴疗法。一般情况下,孩子过了2岁,敷贴疗法相对比较安全。如果孩子的皮肤容易过敏,或者正巧发烧了,就不要带孩子去敷贴了。

孩子贴之前要对局部皮肤进行清洗,夏天本身容易出汗,在贴敷之前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另外贴敷毕竟有药物,建议穿宽松一点的衣服,因为进行贴敷的时候人很多,要是穿的衣服不便于贴敷会很麻烦。如果有病情的诊断材料可以带过去请医生帮你判断一下是不是适合贴敷。贴敷后孩子不宜去空调房,因为遇冷后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

今年"三伏贴"要贴4次

一位家长专门跑到科里来咨询,孩子如果因为生病错过了今年的三伏贴的第一付,还可以补救吗?张桂菊回答说,孩子因为生病错过初伏的敷贴时间,可以从中伏头天开始敷贴第一付,之后依次顺延10天就可以,同样贴4次,不会影响疗效。咦,今年"三伏贴"怎么贴4次呢?记者忍不住插话。

张桂菊说,今年三伏一共四十天,因此"三伏贴"需要贴4次。今年初伏是7月14日,头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所以今年需要贴4次,分别是7月14日,7月24日,8月3日,8月13日。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轮回,所以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四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五个庚日中伏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10天,有时是20天,而"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