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十个十个地数》这一内容是在第一学期认识20以内数的基础上的延续和拓展。要让 学生认识十位和个位数位表及它们的读写法。概念学习对特别是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而动手操作活动是多种感官协调参与的学习活动,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因此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给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做、自己想、自己说。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积极自主探索,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学得更深刻,同时能力得到培养。在注重课内知识的学习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拓展,这样也进一步地满足基础较好的学生的需要,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物体个数的估测,培养学生的数感。

2.经历数数,让学生体会到数的产生的过程。

3.对一些物品会进行十个十个地捆扎。

4.认识十位和个位数位表及掌握它们的读写法。

5.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同时感悟数学的简洁美,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十位和个位数位表的认识及读、写法。

教学准备:

图片、小棒、像皮筋。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知

1.师:(出示图片)在远古的时候,我们的祖先以畜养牲口为生。那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各自 的任务,比如我放羊,你喂猪,他养牛┉而且都有一定的数量,并要确保计数正确。人们为此想出了不少的好方法来进行计数。(学生看书,同桌讨论古人是怎么做的) -----用刻痕来表示数

2.(出示书上羊的图片)让学生估测羊的个数并同桌之间交流

 师:那到了今天,我们可以怎么准确地计算出羊的个数?

生:一个一个地数

师:好的.可是怎样让别人一看就能一目了然地知道你数羊的方法及羊的个数?(生讨论)

生:十个十个地数 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十个十个地数》(板书)

 [以“远古的计数方法”这个故事形式引入,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在此初步地渗透估测的思想,此后在讨论中回忆起第一学期十个十个数的方法又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 学习新知

1. 师出示表格

圈(十只) 单只
2 6
 学生在书上进行圈画,并将圈画与单只个数写在表格中 交流反馈,引入写法

(师小结:十个一圈,圈数就是十的个数,写入“十位”栏内,单个的个数写入“个位”的栏内)

十位 个位
2 6
 引入读法:

(1)明确2和6各自表示的意思:2写在左边,表示2个十,6写在右边,表示6个一。 先让学生尝试说,后全班学生齐说

(2)学习连贯的读法:2个十,6个一是二十六 (全班齐读,同桌互说)

2.师出示一堆小棒(23根) 同桌合作,动手操作,用好方法计数(10根一捆)并完成下列填空

十位 个位
2 3
 (2)个十和(3)个一是(23) ( 20 ) + ( 3 ) = (23)

交流反馈: 20是哪里来的?(2个十是20) 3是哪里来的?(3个一是3) 23呢?(20和3的和) 全班齐读

3.完成书上练习: 35 、 57 、 54 、100 指导:计数、写法、读法和列式计算 交流反馈 ( 100:渗透百位的认识)

[从以前单纯的十个十个的数引升到十位和个位的写法及读法,是一个思维的跨越。在学生初步地会写会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数小棒,写和读,是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及掌握。在“捆扎小棒”中让学生愉快的接受学习。百位的渗透为后面“百数图”的学习作了铺垫。]

三、 拓展新知

1. 第15页第4题

(1)师:看小朋友做得那么好那么快,小青蛙一个个都跳出来祝贺大家,来了多少呢?让我们先猜猜大概有几只?然后再用圈来数一数并完成旁边的表格。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

(2)交流写法、读法和列式计算.(20+7=27)

2.第15页第5题第1小题

(1) 师:三八妇女节,你是否准备给妈妈送上一束花来表示你对妈妈养育你的感激之情呢?小丁 丁是这样做的,让我们看看他买了几朵?

(2)学生计数完成表格

(3)交流

(4)师:如果十朵装一袋的话,可以装几袋?又会出现什么结果?如果是20朵一袋呢?50朵一袋呢?(小组讨论)

3.第15页第5题第2小题

(1)师:去年植树节种下的苹果树结满了果子,小巧他们已经把它们摘下,准备装箱,而且有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一百个一箱,你们准备怎么办?

(2)交流讨论结果:70+2=72 (完成书上的表格)不能装一箱

(3)如果要装满一箱应该有些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学生讨论方法)

(4)交流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练习的设计并不是单纯的十位和各位的写与读,而是先估测再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着眼于解决问题,这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的果子要装满一箱,是对知识的拓展,也起到了为后面知识“启下”的作用。]

四、 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