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悟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深意。

2、感受对话描写的精炼优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运用圈点批注的学习方法,充分的与文本交流。

2、通过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自然的意识和情感,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利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自然的意识和情感,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存。

难点:

推测蝈蝈不见了的真正原因,感受课文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激发兴趣

1、多媒体显示“蝈蝈”的一些图片。

2、激趣对话: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谁来谈谈你对它的了解?

3、多媒体出示有关蝈蝈的资料,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1)、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本文围绕什么来写?根据这条线索事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反馈,检查自读情况。

三、研读文本 深化主题

1、根据下表(多媒体显示)的提示,细读课文,在书上做圈点批注,并对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不叫的蝈蝈 叫个不停的蝈蝈 逃走 人物形象 主旨

第一天 第二天白天 第二天晚上 以后的日子 一天晚上 第二天早上

蝈蝈

人物描写 孩子

爸爸

爷爷

2、小组根据蝈蝈的表现及人物的态度分析讨论“人物形象”和“主旨”两栏,推出发言人。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爷爷:善良、慈祥、热爱生活、充满童心、关爱生命。 孩子:单纯、可爱、纯洁、善良、关心小动物。 主旨:关注生命,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四、回归文本 质疑探究

1、同一小组的同学交换你们在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同组能解决的组内解决, 不能解决的做好记录,等会儿在班上交流。

可能出现的问题(多媒体显示):

①为什么蝈蝈初来时不叫?(多种理解,言之有理即可。没兴趣呀,害怕呀,伤心啦都行)

②第一段末写“它呼唤、祈求着什么?”它会呼唤,祈求什么呢?(同伴、恢复自由)

③为什么后来蝈蝈叫个不停?(言之成理可)

④从18、19段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孩子们对蝈蝈的理解同情)

⑤爷爷为什么“叹息”?(也许为儿子“烦”而无赖,也许是对孙子的话有了感触,不得不忍痛割爱。)

⑥蝈蝈到底是怎么走的?说说你的理由。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