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左卫附郭。汉下落县地。唐置文德县。契丹因之。金大定二十九年,改曰宣德。元为宣德府治。明初,府县俱废。洪武二十六年,改置今卫。二十七年,筑城。正统五年,?以砖石。隆庆二年,增修。今有门四,城周二十四里。又有南关城,周四里。

宣府右卫附郭。废置同上。今左、右二卫省。

宣府前卫附郭。废置同上。今仍设前卫。

兴和守御千户所附郭。初置于兴和旧城。永乐二十年,阿鲁台乘间袭陷,因弃旧城,徙置于此。今所废。

文德废县在镇治东南。唐末,析怀戎县,置文德县,为武州治。契丹因之。《辽志》云:汉下落县地。金改曰宣德。元因之。明初废。阳门废县,在镇西百二十里。《唐志》:妫州有阳门城,为戍守处。辽置阳门镇,属顺圣县。金贞?二年,升为县,属弘州。元初废。

顺圣川东城镇西南百四十里,西南至山西蔚州九十里。旧《志》:东南至奉圣州二百八十里。唐末为安塞军地。五代时为永兴县地。辽析置顺圣县,属奉圣州。寻改属弘州。金因之。元属宣德府。明初废。天顺四年,修筑为戍守处。嘉靖四十三年、万历四年,皆增修。今城周四里有奇。南临大川,北枕崇冈,原壤辽阔,元时牧场也。今以马房名堡者,十余所,号为顺圣马房川。《边防考》:东城近为西城犄角,远为紫荆藩篱。东有水峪,西有牛房,皆为极冲。嘉靖中,北人入犯。城东南有千家堡,受祸最酷。《志》云:东城相近又有丁宁鳌鱼等口。嘉靖中,余子俊以丁宁、鳌鱼、水峪为东城三隘。是也。

顺圣川西城在东城西百里,东南至蔚州九十里。汉代郡阳原县地。后魏置长宁县。高齐置齐德、长宁二郡于此。后周废齐德郡。隋初,并废长宁郡,改长宁县曰开阳,属朔州。唐废。《辽志》:唐初,为突厥所据。开元中,尝置横野军于此。天宝以后,废为襄阴村。石晋初,没于契丹。宋端拱初,潘美自寰州进军,取其地,旋复没于契丹,置弘州博宁军,治永宁县。金因之。寻改军名曰保宁,既又废军,而弘州如故。复改县曰襄阴。元初因之,寻以襄阴县省入州。明初,州废。天顺四年,筑城为戍守之所。嘉靖二十四年、万历二年,皆增筑。今城周五里有奇,当南路,极西与大同镇之天成、阳和卫接壤。而一吐泉等处,无险可恃,汛守尤切。《边防考》:成化十九年,虏寇大同诸堡,长驱入顺圣川,散掠蔚、朔诸州。因设南路参将,驻顺圣西城,辖东西两城及蔚州境深井、滹沱、黑石、桃花等堡。本路阻山带河,为紫荆、倒马之障蔽。正德八年,虏复入宣大塞,别部自怀安入顺圣川,官军拒却之,即西城也。《志》云:顺圣川西城南十里,有汉阳原故城。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