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是由老师、学生、教材和美术环境构成的一个开放式的生态系统。在这系统中,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学生是最重要的、数量最大的、最直接的有效资源。因此,美术教师要想让美术课保持一种新鲜感,让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就必须树立“学生资源观”,敏锐捕捉并有效地开发利用来自学生的新的课程资源,来创新美术课堂,促使美术课堂丰富多彩。那么,如何开发利用学生资源,来创生我们的美术课堂呢?根据本人的教学体会,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开发和利用。

一、珍视信息——树立“学生资源观”

新课程下,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主体”,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学生进入教学的初始状态,是教学能否对学生发展起真实、有效作用的基础性资源,也是课堂上师生交互作用的起点。学生在美术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所画的内容,还是以言语、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通过教学后学生呈现的变化状态,则是评价性资源和下一个教学流程的基础性资源。有了这种“学生资源观”的意识,教师才会在课前、课堂和课后,把自己的心思不只是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努力放在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上,才会不把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回答看作是一种对教师教的配合,才会珍视来自学生的信息,创新课程资源。比如,学生总是将所画的内容画的很小,其实也是一种资源,它不但可以让同学理解画面的构图知识,而且还能让大家真切体验到构图的大与小、远与近的关系。学生的无意识的画大或画小,也是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的,胆怯的学生放不开,所以落笔时不能很好将自己所表达的内容跃然在纸张上,不敢大胆的表现,造成所画的内容偏小,致使构图不饱满,画面显得苍白空洞。作为教师应充分地利用这一学生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加以鼓励,相信类似这类同学,会在短时间内能够提高绘画构图能力。所以说,只要树立学生资源观,就不愁“没柴烧”啦!

二、预测课堂——教学采用“软设计”

教学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是教师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美术学科特点,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所做出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构思。教学设计不仅有别于最低层次的备课,不但把课本知识要点陈列出来,而且也有别于多少年来我们习惯了的 “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它是一个创新的教学活动: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安排多种教学事件,营造真实教学情境,调配各种教学要素……这个教学设计是教师对美术教材的理解,加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充分预测而做出的一种框架。这样的教学设计是“软设计”,不是设计一个个“套子”,课堂上让学生“请君入瓮”,而是带着这种设计到课堂上,让综合的课程效应“动态生成”。设计的课堂不是“教案剧”的演艺场,而是师生不断进行交流、积极互动、达到共同发展的人生旅程。

三、尊重学生——课堂富有人情味

美术课堂交往是“两代人”以信息为背景,以美术语言为中介的一种沟通。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以尊重为前提,善待学生的过错,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促进生命的良好发展。有一次,有学生发现一个同学未带水彩笔等学习工具,我当时不但没生气地批评他,给他罚站,而是马上倡导大家,谁能借给他学习用具,并把教材中的《我的同学》一课提前学习。课堂中,同学之间友好气氛,让人觉得非常温馨。这是我执教十多年,印象最深刻的一课。之后,那位同学也再没有上美术课不带学习用具,相反,变得积极参与美术活动中,爱上美术课了。

四、了解学生——建立学生资源库

教师应多多了解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做好记录,建立一个学生资源库,以便更好地为创生美术课堂服务,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相约的地方。学生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人才,有学乐器的、有学舞蹈、声乐的、有学武术的,也有善于朗诵演说的。这些人才我们都要及时了解并记录下来,以备美术课堂之用。同样的人才,在美术课堂里也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学生的一点一滴,教师都应该通过倾听和观察,及时把握学生的情况和需要,并想方设法采取必要的措施,或提出合理的建议,或给予必要的引导,做学生学习成长的见证人,更作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伯乐。

五、随机应变——善于捕捉“活资源”

课堂生成灵活性来自于师生之间多层次的交往互动。交往是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主要是通过对话、合作和沟通来实现的。师与生、生与生的真诚合作,有效互动,凸现学生主体性的参与,昭示着教学的交往、对话特殊性征,促进课程的创生。处于学习主体中的学生,他们的创新在课堂学习中主要表现为:语言表达的求新,思维的求异,想象的创意,学习方式的独特,以及解决问题的个性化等。这些学生的学习信息,有时通过美术语言表达,有时通过画面内容来传递,作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的信息,及时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使教学充满智慧,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六、求同存异——发展眼光看学生

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的差异,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判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美术素养上更是表现得千姿百态。教师首先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素质的差异、情感态度的差异等在任何时候都存在,重要的是针对差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差异。如,对待学生美术素质的差异,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多从学生的心理年龄去思考,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待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多引导,多疏通,多解释。对于一些不知如何表现故事内容的记忆画,想象画学生,我不但不责备求全,而是加以表扬学生,表扬他们闪光的构思和画法,让他们懂得我也是好样的。

七、激励学生——创生课堂源动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的学习感受、收获、问题困惑都要通过与人交流表达出来。美术教师作为倾听者,应特别留心学生的一点一滴的感受,及时捕捉教育的契机,大举表扬的武器,给与充分的肯定与支持,使学生产生不断创生课堂的源动力。事实上,我们的学生有着很多值得我们成人学习的东西,他们虽然顽皮,但不失一颗童心。“你,真了不起,”“这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构图饱满”,“你的想法与众不同,有独特的构思,太棒了!”等等语言来激励学生,可以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感觉和快乐;同时,教师的一副喜悦表情、一个积极动作、哪怕是一个赞赏的眼神,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学习的乐趣。当然,对于学生学习中暴露出来问题,教师绝不能迁就,做好好先生,而应该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地对待学生中的问题,该引导时必须引导,该提升时要提升。如学生在水墨画练习时出现问题,作为老师应该及时告诉他,应该如何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等细节,并针对性地多练习几次加以纠正,当学生掌握了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后,同样会获得成功喜悦的。

同样的一个主题,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感受,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再通过变幻无穷的线条,五彩缤纷的颜色表现出来,这样的资源才是丰富多彩的,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通过教师的恰当引导、激情鼓舞,使美术课堂不断创生新资源,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不断衍展,得到层层推进、上升感悟,让美术一步一脚印地走进学生的生活、心灵,让美术与学生的心灵对话、碰撞,在学生的经验系统里建构起意义。有着这样源源不断的“活资源”,我们的美术课堂一定会散发出七色的光彩,成为学生快乐童年的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