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以及它们的特征。教材的安排是首先呈现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通过测量边的长度,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两条边相等,从而引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本例题也渗透了等腰三角可以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在教学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时我作了一点变通:我把等腰三角形的位置变一下,倒下来,提问:这时还是左右两条边叫腰吗?再引导学生从边的长度用数学的语言来定义腰、底(两条相等的边叫腰,不相等的那条边叫底),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底角,另一个角叫顶角。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活动上。先是引导学生看书上的图示,理解做的步骤,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在等腰三角形的操作中,学生做得很好,在做等边三角形时,有些学生看图不细,点的位置不正确导致做的效果不好。于是,我亲手作了演示。从这点也反映了学生看图能力有待加强。三角形做出来之后,充分地让学生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因为我在这给学生留的时间较充裕,所以学生基本上都能自己总结出来。练习的设计,不仅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而且学生的学习信心得以培养。

不足之处是,因为课上操作的时间较长,所以练习有些仓促。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角度数求底角度数”,以及根据“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的度数求顶角度数”。需要第二课时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