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课程的具体落实者——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习作教学不仅指导环节重要,讲评环节也是缺一不可的,讲评环节实施得好,学生的习作就会有事半功倍的的效果,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叶圣陶爷爷不也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但是该怎么“改”,如何“改”才恰到好处呢?我认为这是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的。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几种习作评价的方法吧,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多用些爱心评语进行评价激励。

很多时候,当我们不辞劳苦地批阅学生的习作后,发到学生的手上时,总会出现了一种令我们难堪的景况:大多数学生都只是看了一下分数,就把习作本丢在一边,即使是少数“好学生”也只是象征性地一瞥,便也毫不客气地将习作本收到抽屉里去了。究其原因,就是教师的批语太模式化、概念化了,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中心明确等。似乎教师不是写给学生看的,而是为了应付作业检查,写给学校领导或上级教研部门的同志看的。所以,我认为要想学生喜欢上教师的评价,除了根据习作要求具有针对性外,还要有激励作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爱心评语”这些“爱心评语”具有启发性、激励性,能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让学生从这些批语中读出老师对他们的爱。

二、拓宽评价途径,让评价在师生中互动。

传统的习作评价符号是比较单调的,一般是在好词佳句下加圆圈或波浪线,最后用一两句话写上总评,打上等第。习作本发下后,学生首先看等第,然后欣赏一下被老师圈画出来的词句,最后看总评。学生会为得到一个优秀星而欣喜,会为本子上圈画到的词句而自豪,但这大多是作文优等生的待遇,一般的学生却可能得不到特别的感受。再从孩子的天性看,他们喜欢追求新奇,只有常变常新的东西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励学生不懈努力。所以,教师应尝试丰富多彩的评价符号,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鼓励。比如,我在批改学生习作时,把事先割好的各种图案准备好,对写得出色的习作奖励一个大苹果,或画上一个苹果的笑脸;对有进步的习作送给一粒糖果;对有待努力的习作贴上一颗紫星星,加上一句“加油哪!”等等。这样,体现了评价符号的人性化,个性化,更符合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三、创设和谐氛围,展示习作成果。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会有被认同和被肯定的需要。小学生的这种需要就显得更加强烈了。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必要的时候要适量放低评价标准,以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同时,要善于把对学生的习作发展要求寓于丰富多彩的评价语言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引导与激励。教师要开辟多种园地,为学生的习作“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充分发挥作文成果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例如:1、我们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站对特别出色的习作进行广播,当学生发现自己的习作竟然在广播中播出时,其自豪感和成就感将是不言而喻的。

制作“习作展示栏”。每个周,我都会选出学生的优秀习作或周记贴到班里的“习作展示栏”上,并进行月评奖活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欣赏到优秀的习作,又可以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习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