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适当提示点拨,给学生铺设阅读文本的台阶。学生在遇到含义深刻的文本时,有时会得“恐高症”。为了增强学生阅读信心。教师必须在学生文本之间寻找联接点。如在教《在山的那边》上课时,学生在阅读中只注重字面的意思,对文本蕴含的深层意义不能领会。这时,我就对“山”和“海”的比喻意义作一些提示,如“诗歌第二节中,山还仅仅是山海还仅仅是海吗?”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再点拨:每二节诗中“山”和“海”具有比喻意义,如果“山”是比喻人生道路上重重艰难险阻,那么“海”应该比喻什么?学生经过再次阅读思考,很快明白了“海”是比喻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最后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说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必须克服漫漫人生路上的各种困难,或说只有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等等,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给予肯定。这样的点拨提示,既为学生阅读文本铺平道路,也为学生质疑问难打下了基础。

3、化隐性能力为显性能力。为了增强学生阅读信心,促进其积极的自我体验,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给缺乏自信的同学提供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也可以用先写下来再交流的方法帮助羞于表达自己真性实感的同学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其阅读文本的自觉性和信心。

二、重视学生的主动理解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不仅是内隐学习的一种方式,更是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主动解释,达到较高层次认识的一种活动。所谓主动解释,就是在具体的情境下对事物的实质性意义进行分析,有意识地探究任务与复杂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更利于提取的方式在头脑里储存信息。主动解释的过程是学科知识,个体经验与来自不同渠道的各种信息交叉融合的过程,也是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主动解释能力,教师必须积极为学生的主动解释创设情景提供支持。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阅读中,有的学生由于自学不得法,把握不住要点,往往成效不大,为此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更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自主学习的方法。比如在课前预习方面,以前发现学生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经了解分析,原来是与预习要求比较笼统,不够具体明确有关。寻找到了问题所在,就要对症下药,本人就采用了“以问导学”的方法,即把预习内容问题化,问题系列化。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把握学习重点,少走弯路。例如学习《恐龙无处不在》一课时,我就在上课前和学生们共同拟定了一系列问题:①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是恐龙呢?②作为说明文,作者说明的内容涉及到哪两门科学?③课文按什么顺序说明的的?④课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⑤你能找出语文表达平实而又生动的句子?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阅读。一旦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就可以触类旁通,找到学习其他文本的方法,从而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