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宝宝头顶的前囟门呈菱形,出生时约为成人拇指头大小(1.5~2厘米,对边中点连线的距离)。由于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大脑的生长速度较颅骨的生长速度相对要稍快些,所以在这一阶段,正常宝宝的前囟门可随着头围的增加而略变大,但一般不大于3.0厘米,不小于1.0厘米,也不向外突出,宝宝也无多汗、夜惊、烦躁等表现。如果宝宝前囟门大小超过3厘米,或伴有多汗、夜惊、烦躁等其他异常表现,则要考虑是否有“佝偻病”或其他颅脑疾患,要请医生及时检查。

前囟门通常要到生后6个月左右才又开始逐渐变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头的后部正中的后囟门呈三角形,一般在生后2~3个月时闭合。宝宝囟门部位缺乏颅骨的保护,故在闭合前要防止坚硬物体的碰撞,但可以用手轻轻摸,也可以洗,如果宝宝头上有痂,千万不能用手抠,可先泡软,再轻轻地洗去。

后囟门在宝宝头的后部正中,呈三角形。宝宝刚出生时,后囟门很软,还没有闭合。一般在宝宝生后2~3个月时开始闭合。宝宝的后囟门部位缺乏颅骨的保护,因此,爸爸妈妈要注意,在宝宝后囟门闭合前,一定要防止坚硬物体的碰撞,但可以用水轻轻地洗。

宝宝后囟门的闭合,标志着宝宝头部发育趋于完善,也是宝宝脑细胞发育第二个高峰期的到来。

每个宝宝学走路的时间并不一样,但大部分在1周岁前后就进入了学步阶段,但是为什么有些宝宝却会晚一些呢?

遗传因素:父母早,宝宝也会早。

强壮体质:健康、四肢长、肌肉发育良好,较早会走路。

学习环境:缺乏刺激会延缓走路时间。

安全感:学走路时摔过跤,留下害怕的阴影,以后不敢学走路。

逆反情绪:逼宝宝学步,反而会导致他的逆反情绪。

疾病:耳部感染或流感等疾病,会影响平衡因而推迟学走路的时间。

爬行锻炼:如果宝宝缺乏地面爬行锻练,会比同龄儿童晚走路。

另外家长平时在家引导幼儿学步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项:

给宝宝足够的时间、空间,让他多在房间里摸爬滚打,锻炼各部位的肌肉。

)地板不要太滑,家中的家具和毯子不要绊倒宝宝,避免因摔倒而产生恐惧走路的阴影。

如果宝宝跌倒,不要表现得过分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