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自身的怕苦怕累心理。

现代家庭经济都普遍好转了,孩子一出生就没受过什么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在某些孩子头脑中已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概念。由于事事都有大人护着、顶着,慢慢就养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自己做一点事就觉得苦、觉得累。不管父母在家里怎样忙,孩子就是不知道帮父母分担一些事情,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为其做好的一切。正是这种怕苦怕累的心理使得“劳动”在孩子心目中成了“苦差事”的代名词。

二、家长对孩子的娇宠。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们望子成龙心切,溺爱过渡。为使孩子好好学习,把孩子本应自己做的事全包揽下来。由于父母较多地剥夺了孩子们参加各种劳动的权利和机会,造成他们吃苦耐劳精神在弱化,自理能力在下降,劳动的观念也在淡化。

三、学校教育重智轻劳。

在应试教育之风日盛的今天,学校拼命抓分数、抓升学率,出现重智轻劳现象就不足为奇了。虽然大多数学校开设了劳动课,但劳动课时间大多不能得到保证,往往被主课所挤占。尽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反复强调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往往无法落实。如今的孩子面临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即使他们想帮父母干点家务事,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劳动成为了惩罚手段。

在学校里,劳动观念被个别老师扭曲,成为了惩罚孩子的手段。这种惩罚性的劳动往往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对正常的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进而躲避、厌恶劳动。

还有,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误导,很多人认为只有没本事的人才会去干体力活,给孩子造成一种误区:劳动不再是光荣的,而是避之不及的东西!

孩子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逐步形成世界观的时期,忽视劳动对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十分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