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婴幼儿来说,如果长期缺乏睡眠,会影响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良好的睡眠习惯对孩子大脑的发育很重要,孩子在童年缺乏睡眠的恶果不会立刻显现,可能要在成人之后显现出来。不良睡眠习惯与孩子在校表现不佳有关,如注意力不足、多动症或是学习障碍。睡眠问题会导致孩子反应不够灵敏、难以集中注意力、很容易分神,也会造成孩子易冲动、多动,或者懒惰。而如果孩子能够得到充分的睡眠,就会保持最佳的觉醒状态,机敏,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如果你的宝宝入睡困难、睡眠太少、夜醒数次、毫无规律,那么进行睡眠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睡眠训练的前提:

孩子满六个月(当然有的方法声称可以更早,你可以自行决定),且没有任何身体上的疾病与情绪上的不适(长牙、搬家、换保姆等等);你与孩子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同时你的家庭关系是和睦健康的,孩子也不会时常感到焦虑或是紧张(否则孩子晚上哭闹也许是为了赢得父母的关爱和注意)。

另外,睡眠训练需要全家齐心,父母意志力也要足够坚强,并有相当的理智与清醒能判断所有状况;一旦制定计划就要坚持到底,否则半途而废只会让孩子和父母都白受罪。

二、找到孩子睡眠问题的原因:

想要解决孩子的睡眠问题,第一步自然是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1.缺乏常规程序:作息不规律、入睡前刺激过多、错过睡眠时机、醒着时间太长过度疲倦、运动量不够、没有睡前例行程序等

2.睡眠工具依赖:简单地说,孩子入睡时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她醒来时就希望还保持这样的环境,否则就无法入睡。常见的睡眠工具依赖有:抱哄晃悠入睡、安抚奶嘴、过度响应。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因为睡眠环境而产生依赖,这需要你对照自己宝宝的实际情况判断。

3.夜间哺乳:其实这也是睡眠工具依赖的一种,只是因为太典型所以专门拿出来说。夜间哺乳过频容易让孩子将哺乳与入睡联系起来,只能吃奶才能睡着;奶量摄入过多容易导致尿多、醒得更频繁,从而恶性循环;频繁进食刺激消化系统,影响其它身体器官,最终导致身体许多生理节律出现问题,影响睡眠。

4.身体原因:胃食管返流、肠绞痛、长牙、发热、湿疹、尿布疹、便秘、营养缺乏、大运动发展、大脑跳跃期、肚子饿等

5.情绪原因:受到惊吓、换护理人、妈妈上班、分离焦虑、家庭不和睦等

6.环境原因:冷了或热了、尿布湿了、室内光线太强、睡衣不舒服等

上面列举的这些原因也许只是一部分,你的宝宝睡眠不好的原因或许能从这里找到症结也或许不能,如果不能,那就需要父母耐心而清醒地接着寻找。如果你能找到不止一种原因,许多原因互相交织,那就先处理最紧要的问题。

三、建立规律作息的常规程序:

这是所有睡眠训练方法的第一步,但事实上我感觉建立规律与睡眠训练是相辅相成的,无法养成宝宝的规律作息绝大部分原因都是睡眠问题造成的。有关规律作息,强烈推荐特蕾西的《实用程序育儿法》,那里面介绍得相当清楚。给宝宝建立常规程序,一方面能够让宝宝觉得有安全感,她能知道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也让父母和整个家庭的日程安排都能够井井有条。这样的常规程序可以给父母带来信心,因为你能理解宝宝,并很快分辨出她的哭声是因为什么原因。

四、睡眠训练的方法:

1.无泪法:

无泪的方法应该有不少,但最著名的应该是超级保姆特蕾西的程序育儿派的“抱起放下法”。这种方法也并非“无泪”,孩子还是会哭,只是确保在孩子哭的时候妈妈能够积极响应而已。简单说来这个方法就是一旦孩子哭就抱起她来,一旦停止哭泣就放下。这是相对中庸的一种睡眠训练方式,它既强调让孩子自己入睡,同时也不会任由孩子一个人哭泣。它的核心思想是慢慢向孩子灌输信任。

“抱起放下法”要求宝宝应该在四个月大以上,具体步骤为:做完睡前程序把仍然醒着的孩子放入小床,然后离开。她应该会哭,你先判断哭声的性质,如果是自我安慰的哼哼唧唧就不用及时理会,如果发展成情绪性大哭,你走进房间先试着言语安慰,把手放在她背上,如果宝宝六个月以内,可以试着拍拍,或是发出嘘声安慰。如果她还哭,就把她抱起来,尽量不摇晃,一旦她停止哭泣就马上放回小床。如果你抱着她时她往后仰,就应该立即把她放下。哪怕她一离开你的肩头就哭,或是放下的过程中哭,你也应该坚持放下,然后再抱起来。不要觉得内疚,她不是在生你的气,她只是有些受挫,因为她从来没有学习过自己入睡。放下之后多用言语安慰,如果你的方法做得正确——她哭的时候抱起来,哭声一停止马上放下——最终她会消气,逐渐平和下来,你可以继续把手放在孩子身上,直到她最终睡着。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方法针对不同月龄的孩子方法是有所不同的,刚刚说的这种是最基础的方法,也是4-6个月的孩子应当采用的方法; 但如果你的宝宝已经6-8个月,那每次抱起之后你应当横着抱,并且马上放下她;如果她已经8个月以上,基本可以不用抱起,只需要把已经站起来或坐起来的孩子放躺下就行。具体操作还是建议看看书,里面会更详细。“抱起放下法”只适用于1岁以的宝宝,1岁以上的幼儿,特蕾西的书里也有专门的章节介绍不同的方法。

2.哭泣控制法:

它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以延长响应孩子哭泣时间为方法来操作。

详细方法:矫正睡眠开始的时候适当推迟宝宝入睡时间,大约推迟30-60分钟,以便于当时宝宝的确昏昏欲睡,但要确保宝宝起床时间与平时一样,白天小睡的时候也不能任意增加,否则孩子就会补觉,影响夜间训练;睡前程序完成后,将清醒着的宝宝放入小床,不能抱着或是摇着她,确保她入睡时的环境与醒来时一样;如果宝宝在入睡时或是半夜醒来时哭闹不休,可有意识地延长响应时间,等待一段时间之后才进入安抚(建议的等待时间可看下表);如果夜里孩子哭闹的次数超过了表里给出的次数,也应该继续按照当天最大值重复执行,直到孩子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自己睡去为止;到了第三、四天时,情况应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如果一星期后仍然没有彻底根除,可以在第七天的基础上适当延长等待时间,但如果一星期后情况一点儿也没有改善,那父母应当反思(可能造成的原因下文会提及);每一次等待时间之后,父母应当走进房间里看看孩子,言语或轻拍安慰,不能抱起或摇晃,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两分钟,不能让孩子当着自己的面睡着;如果孩子在过程中哭闹停止或是哭泣变小,就不再进入安慰,因为孩子正在学习自我安慰;一旦孩子在清晨醒来,不管是比平时早还是晚,都应该让她起床;如果孩子能站起来走路了,把房门锁上,到等待时间走到门边去;如果孩子与父母同床,当孩子哭闹时,父母应当与孩子保持距离,根据等待时间适时忽略孩子的任何要求;下表的等待时间不仅适用于晚上睡眠,同样适用于白天小睡,如果孩子经过半小时还睡不着,或者睡了一会儿就醒来哭闹,父母应当中止这次小睡,如果稍后她自己在游戏垫上睡着了就让她小睡一会儿;父母应当记录下睡眠情况,以观测整个矫正过程。

循序渐进的方法允许家长在孩子哭闹时进入房间,一方面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存在,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父母看看孩子好不好。在使用这个方法时,走进房间去看孩子的等待时间是有弹性的,父母如果不能长时间忍受孩子的哭闹,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缓和的方案,但方案一旦制定就应当坚持。另外,睡眠矫正可以整体矫正,也可以分步矫正。整体矫正效果会更快实现,但如果家长认为分步矫正更适合孩子,也完全可以分步实行。断奶可以与睡眠矫正分开进行,但如果孩子非常依赖最后一场奶,可以在哺乳后尽量把孩子叫醒再放入小床。对于睡眠哺乳依赖,建议应当先减少夜间哺乳次数,然后逐渐改变对睡眠哺乳的依赖。五个月大的孩子就可以不用任何夜奶了,如果保留夜奶,反而容易打扰孩子睡眠,让孩子养成定时醒来要奶的习惯。如果是母乳,就延长每次喂养的间隔,如果奶瓶,就减少每次进食量。当成功解决夜间进食问题之后,睡眠矫正会变得容易许多。但把停止夜间进食与睡眠矫正同步进行也是没有问题的。

3.Cry it out:

顾名思义,这就是“让孩子哭吧”的方法,它要求在执行完睡前程序之后,在孩子清醒时将她放入小床,从此不再对她的哭泣有任何理会,直到孩子睡着。据说这是解决睡眠问题最快的方法,但是也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宝宝,父母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

这种方法看起来相当简单,但从心底来说我是觉得这样对待新生儿太过残酷,但对于一些极端缠人或是用了其它所有睡眠方法都没有效果的孩子,也许可以尝试这一方法。建议不要在孩子太小的时候尝试,最好六个月大以后。

在《婴幼儿睡眠圣经》的作者马克维斯布朗博士对睡眠训练的建议当中,也有认同cry it out的成分。他认为从孩子五六周大时就可以尝试在他们入睡时容许他们哭闹一会儿以培养良好的独自入睡的习惯,如果需要使用睡眠训练的方式,那么采用“一次耗尽”的方法会使孩子哭闹的总量减少一些,因为可以更快起效。另外如果有旅行或生病的事情发生过后需要矫正睡眠,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但他也同时提到,9个月以内的孩子可能晚上哭闹你会不确定她是不是饿了,所以判断起来会比较困难,但如果是大宝宝的话,采用这种方式会更容易执行一些。总之,他更推荐使用一次耗尽的cry it out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