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号先算”是数学运算中的一个基本法则,学生在先前的数学课中已经遇到过带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知道括号里的算式要先算,但应用意识还很模糊。教学中,我有意创设了一个有趣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审题、列算式的过程中,我发现新的问题出现了,有学生列出了错误算式:48-15÷3。我立刻抓住这个教育的契机,把正确、错误两种算式列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判断孰对孰错。

在“想”和“说”的热烈讨论中,学生的见解相互碰撞,数学思维不同程度得到发展。事实证明,实践和深入探索问题的过程,逐步加深学生对“括号先算”法则的感悟,自主地实现将知识向方法转化,从而实现学习过程即是问题解决、方法感悟和获得价值观的过程。

※课堂,还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

有人质疑,在整个教学片段的授课中,我给学生审题、列算式的时间是5分钟,给学生准备问题讨论的时间也是5分钟,而讨论问题的时间近达10分钟,是否有点浪费时间了?的确,给学生准备讨论和参与讨论的时间多了些,但我认为并不是浪费。

课堂是真实的,学生也是真实的。应该花一点时间展示学生真实的一面。尽管每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对于有价值问题的探讨时间应该给足学生。在这个时候,教师要舍得放手,更多地以一种倾听者、提问者的身份出现,不要在学生一碰到困难、疑惑的时候,就急急地跳出来给予所谓的指导帮助而一锤定音,要大胆地让学生去商量、争论!如教学中,当学生出现两种列式时,教师就不急于给学生指正。

从讨论中学生们各自不同的阐述,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看到了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独有的途径和方法。没有了以往数学课上统一步骤、统一分析思路、统一解答方法的同步前进,今天的数学课堂上给了孩子更多发表自己不同想法、不同解法的机会!事实证明,只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机会、权利,才是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尊重;有了这样的平等,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