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课文10个生字“逾、阶、抠、蹬、斩、钉、噙、骤、惫、堪”, 积累词语“不可逾越、斩钉截铁、骤然”等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边读边思考,抓住矛盾之处提出问题。

4、了解中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感悟攀登 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中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外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板书:世界第一高峰)(出示珠穆朗玛峰)。

同学们,这就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它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海拔8848米,相当于21座金茂大厦那么高。高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地形陡峭险峻,也是世界各国登山运动员最向往的地方,他们把能登上珠穆朗玛峰作为自己运动生涯的最高荣誉。1960年,正是我国最困难的时期。中国登山队的勇士们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从北路首次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一壮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同时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人可以战胜任何困难。

2、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重温这令人振奋的历史瞬间。补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机正音:“蹬、斩、钉、噙、骤”

3、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登顶的情况的,文中提到了这样几个时间(出示表示时间的词),说说在这些时间里,登山队员在干什么?

用“什么时间中国登山队队员(干什么)”句式来说一说。

3、帮助学生梳理中国登山队登山的过程。

三、重点感悟,体会艰辛

1、师:课文重点写了登山队员最后那一天一夜24小时的登山过程。四人组成的突击队由突击营地海拔8500米出发,经过5小时来到“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是在海拔8680米的地方,5个小时攀登了180米,而在剩下的19小时里他们继续向峰顶进发,爬了168米,从所花的时间及路程上你有什么问题提出吗? (预设:168米为什么要花19小时?补充资料,理解“第二台阶,不可逾越”)

2、师:是啊!究竟他们遇到了怎样的困难险阻?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3—5小节,从中找找相关句子。用直线划出描写困难的句子。

3、交流反馈,随机出示词句,指导朗读,理解词语“骤然”、“疲惫不堪”。

(1)这儿的岩壁又陡又滑。连一点可攀援的地方也没有。

(2)夜幕降临了。寒风猛烈地呼啸着,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随身携带的氧气越来越少,困难更大了。

(3)此时他们已经疲惫不堪。

4、再次默读3、4、5小节 思考:面对这些困难,登山运动员又是如何克服的?用“ ”划出相关词句。

5、交流反馈,重点指导。

 A困难一:这儿的岩壁又陡又滑。连一点可攀援的地方也没有。

1、“这儿的岩壁又陡又滑,连一点儿可攀援的地方也没有。他们双手抠住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气向上爬。但是,没上几步又滑落下来。” (指导朗读句子,理解“抠”,体会攀登的艰辛)

2、刘连满看到这个情景,立即蹲下身子,斩钉截铁地说:“快,踩着我的双肩上!” (指导朗读句子;理解“斩钉截铁”,体会刘连满的心情)

3、可是又没有别的办法,队员们只好眼里噙着泪花,一个接着一个,踩着他的双肩,攀上了绝壁。 (说话训练“队员们个个噙着泪花,因为他们知道 。生交流) (理解“噙”,体会队员们的心情)

B困难二:夜幕降临了。寒风猛烈地呼啸着,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随身携带的氧气越来越少,困难更大了。

队员们借着雪光继续攀登。

C困难三:此时他们已经疲惫不堪。

他们一个个咬紧牙关,屏住呼吸,一步,一步,顽强地向上爬„„ (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6、指导朗读最后两句句子,体验登顶后的心情。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板书设计: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登第二台阶 抠 蹬 蹲 踩 攀

登顶 咬紧 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