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也有越来越多的外族人士成为痴迷中华文化的“鸡蛋人”。“鸡蛋人”是白皮黄心,泛指那些热爱中华文化,学习并发扬中华文化的白人。与“香蕉人”相反,鸡蛋人是指白种人的皮肤虽是白色,但是热爱中式的文化。说到“鸡蛋人”,最典型的例子是大山,大鼻子蓝眼睛的大山在中国一住就是二十年,他用纯正的京味儿中文让自己在相声舞台上征服了无数观众。

鸡蛋人-简介

白色人种的孩子从小就居住在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在亚洲国家接受教育,学习亚洲国家的文化思想,有着亚洲人的生活习惯以及思想道德水准,而对于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是一概不知,长的是一颗“黄心”,就像鸡蛋一样,外面是白的蛋清里面是黄色的蛋黄。对那些从小就生活在亚洲国家的白人小孩是很贴切的比喻。

鸡蛋人-典型人物

喜欢篆书的澳大利亚小伙儿 陈天歌是个地道的洋人,可这个澳大利亚大男孩有着深厚的中国情结。谈起自己的中文名字,天歌说这其中有半个误会。因为给他起这个名字的人误以为“陈”是中国的第一姓,不过“天歌”倒是贴切,因为他天天唱歌。 “我爱中国!这里有太多的历史、太多的文化值得我慢慢体会。”天歌这样说。迷恋上书法也是这个原因。“每个字都写得刚劲有力。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每个字的后面还都藏着更多深层次的意义呢。书法中竟融入了那么多的中国文化,我觉得这太奇妙了!”

在中国工作期间,天歌每天都要抽出3个小时系统学习书法。“我很喜欢篆书,觉得漂亮极了。”刚开始学书法时,天歌说也发生过很多有意思的事。“因为是左撇子,所以我写字习惯用左手。一次,我在通化火车站附近练字,有一位老大爷就走过来跟我说:‘小伙子,你们写外国字用左手,但写中国字一定要用右手’,随即就把我左手里的笔拔出放在了右手上。” 天歌现在已回到澳大利亚。但是对书法的学习一点也没放松。还有南京的初三男生詹姆斯欧文,本是爱尔兰和威尔士的混血,可他却说得一口流利中文,爱好书法,还有一个中文名叫周宇轩。原来詹姆斯从五年级时就随父母从伦敦搬到台湾,初中时又到大陆,16岁的周宇轩甚至不知道youtube、facebook和twitter是什么,不喜欢用谷歌雅虎只喜欢百度和必应,喜欢玩QQ、新浪微博和人人网

陆克文

2007年12月至2010年6月出任澳大利亚总理。

陆克文10岁时,母亲给了陆克文一本关于介绍世界古代文明的书,第一次接触到中国文化,开始对亚洲向往,特别对中国感兴趣,这也促使他在大学里选择学习中文。1976年,陆克文进入国立澳大利亚大学学习,主修汉语和中国历史,成绩优异,获一级荣誉学士学位。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他觉察到了中国对外开放带来的机遇,决定把中文作为自己的专业。他不仅研读中国历史,也研究亚洲政治。“陆克文”一名便为他就读大学时所起。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在澳大利亚驻北京使馆担任外交官,负责分析中国政治及经济形势,这些经历使他对中国的了解远超过一般澳大利亚政治精英的水平,而他那口流利的普通话在西方国家领导人中更是绝无仅有的。

鲁大卫

可口可乐大中华区董事长。

鲁大卫父亲是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外交官,在十二三岁时便随父母到北京。

在很多人眼里,鲁大卫的中文好的吓人,已经不能用流利来说了。他可以随口说出“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这样的句子。

鸡蛋人-原因

成为“鸡蛋人”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为了自身需要,也有的是被中华文化辐射出去的巨大魅力所折服,发自内心的热爱。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也有越来越多的外族人士成为名副其实的“鸡蛋人”。一位厦门大学教书的美国教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说,还学会了闽南语,自告奋勇的要教记者闽南语。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在中国安居乐业,于是一批中国出生长大的小洋人也越来越多。所以当看到洋娃娃一般的法国小女孩背诵“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的时候,不要讶异,因为,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会衍生出越来越多的“鸡蛋人”。

鸡蛋人-香蕉人

香蕉人,最初意指出生在美国的华人。现在,这个概念的范围已不再限于美国,而扩及整个海外,泛指海外华人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女。他们虽然也是黑发黄皮,但不识中文,说一口地道的美国英语。他们自小就受美国文化、美国教育的熏陶,其思维方式、价值观也是完全美国化的,同移民来美的上辈不同。这其中,“黄皮其外、白瓤其内”、“黄皮白心”、“夹缝中的人”、“中文盲”、“边缘化”,是描述“香蕉人”时使用频率最多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