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动力性肠梗阻简介:

动力性肠梗阻系因肠管神经功能异常引起的肠管蠕动功能紊乱而产生的肠梗阻,也称之为麻痹性肠梗阻或假性肠梗阻,小儿发病率较成人高。因机械性肠梗阻与动力性肠梗阻处理原则上有很大区别,故须掌握小儿动力性肠梗阻的基本特点,以得到早期正确的处理。

部位:腹部

科室:小儿科

症状:停止排气、幽门肿块、闭袢性肠梗阻、停止排气、幽门肿块 闭袢性肠梗阻、脐周阵发性绞痛、鼓肠、麻痹性肠梗阻、持续性肠绞痛 原发性便秘、便秘伴剧烈腹痛、结肠梗阻

检查项目:胃钡餐造影、一般摄片检查、血常规、胃钡餐造影、一般摄片检查、血常规、尿常规

相关疾病:大网膜粘连综合征、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 新生儿肛门和直肠畸形、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小儿动力性肠梗阻原因:

一、发病原因

引起动力性肠梗阻的原因分为两大类:继发性及原发性。

1.继发性

并发于其他疾患。小儿尤其是小婴儿,多种重症疾病均可引起肠麻痹,如肠炎、败血症、肺炎等。肠麻痹的发生机制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所致,交感神经对肠道的作用为抑制性。故受到抑制后肠蠕动消失,正常蠕动时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随时被吸收或向下推进,所以小肠平时不含气体。发生肠麻痹后,肠蠕动停止,吸收功能受到障碍,气体液体滞留,使肠襻胀大,进一步丧失动力,形成了恶性循环。

2.原发性(特发性)

无明显诱因的肠管动力异常,部分病儿生后即出现症状,有的至少年或青年期才出现症状。肠梗阻的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病死率高。若为一段肠管动力异常,可切除或旷置该段肠管,病儿可逐渐恢复。

二、发病机制

一般情况下,肠内容物向下推动主要靠肠壁肌肉的运动及收缩。肠壁肌肉的运动一方面依靠肠壁肌肉本身的功能,另一方面还依靠支配该处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近年来,有人报道胃肠激素对肠壁运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从肠壁本身、自主神经系统或胃肠激素方面,考虑动力性肠梗阻的原因。病理改变分为3种类型:肠肌病变、肠肌间神经丛病变和非神经肌肉病变。发生肠麻痹后,小肠结肠都充气扩张,肠壁变薄,运动及吸收能力都已丧失。并且由于肠襻扩大,肠壁血运受到压迫而产生静脉淤血或动脉缺血,腹腔内有液体渗出。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