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科学素养,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调整,必要时把教材拆一拆、合一合、改一改。

1.调整单元顺序及课的内容顺序

受新疆地理环境和气候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需要调整单元顺序。例如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在阳光下,按教材顺序要排到十月中旬以后上了,这个时节变得昼短夜长,光线弱,不利于研究阳光下的影子、彩虹、物体温度等内容,因此,可把它调整到第一单元上。又如《怎样加快溶解》(教科版四年级上册)一课,活动一是通过肥皂的三个对比实验研究加快溶解速度的三种方法,活动二是让学生从吃糖的生活经验来理解、验证活动一得出的结论,这种活劝顺序安排有驳于科学探究的宗旨,我在教学时把吃糖活动放在教学开始部分,从吃糖的生活经验中获得感性认识,这有利于设计怎样加快肥皂溶解的实验方案,从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科学。

2.改编教材内容

现行教材中,有些内容从本地取材有困难,或实验现象不理想,此时需要对教材内容做一些改动,例如,《油菜花开了》(教科版四年级下册)一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花的构造,而学校周围没有油菜花,却有数棵苹果树,风把许多苹果花吹落在地,因此,我把课题改成了《苹果花开了》,我带学生到苹果树下观察苹果花,也达到了同样的教学目的。再如《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科版)一课,我把马铃薯改成葡萄,既省盐又省水,实验改用烧杯就可以做,也可以用桂圆、熟鹌鹑蛋、柑桔等代替马铃薯;再如,养蚕在本地很难开展,我把养蚕改成了养菜青虫、毛毛虫、蚜虫等内容,为了饲养更科学,还发动家长找资料,并选择不同的食物做对比实验,也达到了同样的教学目的。

三、联系生活实际,补充教材

随着经验和科技的发展,不仅要求教材不断更新,更要求教师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对现有教材不断调整、补充。为此教师要树立处处有资源的现代教育资源观,广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