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握课程标准,自编教材

本次课改强调课程目标,而对于课程的执行却给予了学校和教师很大的自主权,《标准》是编写科学教材的依据,因此围绕一个《标准》出现了多种版本的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敢于对现行教材进行大胆的解析和整合,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编、改编、调整、补充教学内容。

1.挖掘地方、学校、教师特色,自编教材

自编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素材组合和拼凑,它的实施必须科学、系统和有效;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具有科学而合理的逻辑结构;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实际 ──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教师自身教学特色的实际,符合周围教学环境条件的实际。例如我的专业是化学,在归纳总结教材中所学过的物质变化后,自编物质的变化单元,把物质的变化从本质上分为两类,即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自编《身边的化学》、《生活中的化学》、《制作指示剂》等课。

2.捕捉动态生成信息,自编教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瞬息变化的信息。例如,上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一课,我让学生回家找出更多类似食盐的物质去研究,如碱面、洗衣粉、白糖等等。第二天,有个学生汇报时说,他在饮料中加入的冰块也“溶解”了,我很吃惊,从表面看“融化”和“溶解”在现象上很相似,但实际上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我自编了一课《融化和溶解》。再如,《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活动三,让学生比较同体积清水和盐水的轻重,教材要求学生用称的方法比较,而学生想到了尝、烤、用鸡蛋看沉浮、导电法……有些方法是我始料不及的,对此我给予表扬肯定,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专门自编一课《清水和盐水的区别》,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设计的方法实验,这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学生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的形成。

二、促进学生发展,解析整合教材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科学素养,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调整,必要时把教材拆一拆、合一合、改一改。

1.调整单元顺序及课的内容顺序

受新疆地理环境和气候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需要调整单元顺序。例如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在阳光下,按教材顺序要排到十月中旬以后上了,这个时节变得昼短夜长,光线弱,不利于研究阳光下的影子、彩虹、物体温度等内容,因此,可把它调整到第一单元上。又如《怎样加快溶解》(教科版四年级上册)一课,活动一是通过肥皂的三个对比实验研究加快溶解速度的三种方法,活动二是让学生从吃糖的生活经验来理解、验证活动一得出的结论,这种活劝顺序安排有驳于科学探究的宗旨,我在教学时把吃糖活动放在教学开始部分,从吃糖的生活经验中获得感性认识,这有利于设计怎样加快肥皂溶解的实验方案,从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科学。

2.改编教材内容

现行教材中,有些内容从本地取材有困难,或实验现象不理想,此时需要对教材内容做一些改动,例如,《油菜花开了》(教科版四年级下册)一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花的构造,而学校周围没有油菜花,却有数棵苹果树,风把许多苹果花吹落在地,因此,我把课题改成了《苹果花开了》,我带学生到苹果树下观察苹果花,也达到了同样的教学目的。再如《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科版)一课,我把马铃薯改成葡萄,既省盐又省水,实验改用烧杯就可以做,也可以用桂圆、熟鹌鹑蛋、柑桔等代替马铃薯;再如,养蚕在本地很难开展,我把养蚕改成了养菜青虫、毛毛虫、蚜虫等内容,为了饲养更科学,还发动家长找资料,并选择不同的食物做对比实验,也达到了同样的教学目的。

三、联系生活实际,补充教材

随着经验和科技的发展,不仅要求教材不断更新,更要求教师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对现有教材不断调整、补充。为此教师要树立处处有资源的现代教育资源观,广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1.利用学校资源补充教材

学校科学教育资源分两类,一类是存在于学校环境中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实验室、阅览室、校园网、学校建筑、花草树木、植物园(小农庄)、小医院等。另一类是存在于学校群体中的,如教师特长、阅历、学生智力上的发展差异等等。如果教师能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将会大大地丰富教材,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自然水域中的水》这一单元后,可以利用校园网、阅读室等资源了解更多的关于水的知识;又如在教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我们自己》这一单元;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星星小医院,让我们自己的小医生为学生测肺活量、视力、听力,检查指甲、牙齿的卫生状况等,这些补充教材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历。

2.利用社会资源补充教材

社会教育资源主要指存在于校园外的资源。它包括家长的阅历、职业背景、家养动植物及科技馆、工厂、农田、高新技术企业等等。使用教材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资源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亲近自然、关注社会,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如在教《关心我们周围空气的质量》(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我把教材改编成了课题研究的形式,让学生广泛运用考察、访问、参观、实验、测量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在学植物单元时,我把课堂搬进了家属院,实地考察了家属院的树、花、草、蔬菜等植物,有一年正赶上学校组织秋游,我把整个年级带到了植物园,还邀请了技术员给我们讲解。

学生在走出校门的学习中体验自然、体验社会,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科学启蒙教育面临着重大改革,未来教学不但要求教师会“教”书,还要会“编” 书,为此,教师不但要有课程整合能力而且要有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在实践中把教材提供的材料创造性地转化为课堂教学,才会适应面临的科学课程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