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握课程标准,自编教材

本次课改强调课程目标,而对于课程的执行却给予了学校和教师很大的自主权,《标准》是编写科学教材的依据,因此围绕一个《标准》出现了多种版本的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敢于对现行教材进行大胆的解析和整合,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编、改编、调整、补充教学内容。

1.挖掘地方、学校、教师特色,自编教材

自编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素材组合和拼凑,它的实施必须科学、系统和有效;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具有科学而合理的逻辑结构;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实际 ──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教师自身教学特色的实际,符合周围教学环境条件的实际。例如我的专业是化学,在归纳总结教材中所学过的物质变化后,自编物质的变化单元,把物质的变化从本质上分为两类,即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自编《身边的化学》、《生活中的化学》、《制作指示剂》等课。

2.捕捉动态生成信息,自编教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瞬息变化的信息。例如,上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一课,我让学生回家找出更多类似食盐的物质去研究,如碱面、洗衣粉、白糖等等。第二天,有个学生汇报时说,他在饮料中加入的冰块也“溶解”了,我很吃惊,从表面看“融化”和“溶解”在现象上很相似,但实际上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我自编了一课《融化和溶解》。再如,《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活动三,让学生比较同体积清水和盐水的轻重,教材要求学生用称的方法比较,而学生想到了尝、烤、用鸡蛋看沉浮、导电法……有些方法是我始料不及的,对此我给予表扬肯定,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专门自编一课《清水和盐水的区别》,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设计的方法实验,这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学生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的形成。

二、促进学生发展,解析整合教材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