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贝,选择这样的时刻和这样的地点给您讲那件事是不合适的,但一会儿就讲完了。在军营里我总忘了问您,您桌上的那张照片不是德·盖尔芒特夫人吧?”

“怎么不是?就是我的好舅妈呀。”

“瞧,可不是吗!我真傻,我早就知道了,可就是没往那上面想。我的上帝,您的朋友们该不耐烦了,咱们快讲吧,他们在瞧我们呢,要不等下次再讲吧,反正没什么大事。”

“不,您尽管讲,让他们去等好了。”

“不能这样,我得有礼貌,他们太客气了,再说,您知道,那件事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您认识她,那个老实的奥丽阿娜。”

就象他说“好奥丽阿娜”一样,这个“老实的奥丽阿娜”并不表明圣卢把德·盖尔芒特夫人看得特别好。在这种情况下,“好”,“杰出”,“老实”仅仅用来加强“那个”,指一个双方都认识的人,但因对方不是你圈子里的人,不知道该同他说什么。“好”充当冷菜,可以让人思考片刻,以便找到下文:“您经常看见她吗?”或“我有好几个月没看见她了”或“我星期二去看她”或“她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

“您说那张照片是她的,我太高兴了,因为我们现在住在她的公馆里,我听到许多有关她的闻所未闻的奇事(我不便公开讲出来),因此我对她发生了兴趣,这是从文学角度讲的,您明白这个意思,怎么说呢,是从巴尔扎克的角度讲的。您绝顶的聪明,用不着我细说。不扯远了,我问您,您那些朋友对我的教养有什么看法?”

“什么看法也没有。我对他们说了,您是高尚的人,因此他们比您更受拘束。”

“您太好了。啊,下面就谈正题,我问您,德·盖尔芒特夫人不会知道我认识您吧,是不是?”

“我什么也不知道。从夏天到现在,我还没有见过她呢。

从她回巴黎以后,我一直没有休假。”

“因为我要对您说,有人肯定地告诉我,她认为我是个大傻瓜。”

“这我可不相信,奥丽阿娜虽算不上才智出众,可也算不上愚蠢。”

“您知道,在一般情况下,我是不希望您把您对我的好印象讲给别人听的,因为我不是爱虚荣的人。您在您朋友面前讲我的好话,我感到于心不安(两秒种后我们就能回到他们身边去)。但是,对于德·盖尔芒特夫人,如果您能把您对我的印象讲给她听,哪怕有点言过其实,我也会感到高兴的。”

“乐意效劳。如果您求我做的就是这么点小事,那不费吹灰之力。不过,她对您的印象如何,这同您有什么关系呢?我想您对别人对您的印象是不在乎的。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件事,我们完全可以当着大家的面讲,或者等我们单独在一起时讲也不迟呀,我是怕您这样站着太吃力,太不舒服,而我们有的是单独在一起的机会。”

殊不知正是这个不舒服才给了我同罗贝谈这件事的勇气。有别人在场,我就有了借口,措词就可以简短,不连贯;当我对我朋友说我忘记了他同公爵夫人的亲戚关系时,我可以用这种简短和不连贯的话来掩饰我的谎言,同时也为了不让他有时间盘问我为什么想让德·盖尔芒特夫人知道我同他的联系,为什么一味强调他是聪明人,等等。如果他盘问我这些问题,我实在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因此会使我陷入困境。

“罗贝,您那么聪明,竟不明白对朋友的请求只应该从命,而不应该提出疑问,这实在太叫我吃惊了。要是我,不管您要我做什么(我甚至希望您叫我帮您做些什么),我向您保证,我绝对不会要您作任何解释。其实我也是言过其实。我并不想结识德·盖尔芒特夫人。但为了考验您,我原想对您说我要和德·盖尔芒特夫人共进晚餐,我知道您是不会帮忙的。”

“不仅会,而且一定照办。”

“什么时候?”

“等我回到巴黎再说,可能还得过三个星期。”

“到时候看吧。再说,她也不一定愿意。我真不知道应该怎样感谢您!”

“不用。这没什么。”

“不要这样说,这就很了不起了,因为我已看到您确实够朋友。我求您做的事,不管重要不重要,是不是令人愉快,不管我真有这样的想法还是为了考验您,这都无关紧要,您说您一定照办,这就证明您是一个聪明人,一个重感情的人。只有蠢人才会提出疑问。”

刚才他恰恰向我提出了疑问。不过,我这是为了将他一军,但我也真是这样想的,因为在我看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唯一的试金石,就是看他愿不愿意为我唯一看重的东西——我的爱情尽心效劳。接着,也许是由于表里不一,或者是由于感激,由于同情或是看到血缘关系使罗贝的面孔同他舅妈十分相象,我的柔情激发起来了,我又对他说:

“啊,该回到他们那儿去了,我刚才只求您做了两件事中的一件,不重要的一件。另一件对我更重要,但我怕您会拒绝:我们相互以‘你’相称,您会感到不方便吗?”

“有什么不方便呢!这太好了!快乐!快乐得哭泣!从未有过的快乐!”

“太感谢您……你了。当您开始用‘你’称呼我时,我一定会非常高兴的。如果您愿意的话,德·盖尔芒特夫人的那件事您都可以不做,只要您称呼我‘你’,我就满足了。”

“两件事都做。”

“啊!罗贝!听我说,”在餐桌上我又一次对圣卢说,“啊!刚才那场前言不接后语的谈话太富有喜剧性了,而且我不知道为什么——您知道我刚才同您讲的那个夫人是谁吗?”

“知道。”

“您真知道我想说谁吗?”

“您怎么啦?!您把我当成瓦莱①的呆子啦,当成傻头傻脑的人啦!”

--------

①现瑞士的一个州;历史上曾属于法国。

“您不会乐意把她的照片给我吧?”

我本打算向他借用几天,可开口时,我犹豫了,感到我的要求不得体。为了不让他看出来,我索性把我的要求说得更加唐突,更不得体,似乎这样一来它就非常自然了。

“不行,我先得征得她的同意,”他回答说。

圣卢的脸刷地红了。我明白他有什么想法不好出口,他认为我有隐蔽的动机,只能为我的爱情效一半劳,他要保留某些道德原则。我真有点恨他了。

然而,我和圣卢一回到他的朋友中间,就见他在他们面前对我格外亲切,这使我深受感动,要是我认为他这种亲热是装出来的,我也就不会动情了,然而,我感到他并不是在装模作样,他只是说了些我不在场时他可能在别人面前说我的,而我们单独在一起时他没说的话罢了。当然,我们两人促膝谈心时,我猜得到他是很乐意和我交谈的,但他从没有明确地表露出来。我说的话,平时他只仔细品味,但不露声色,而现在他用眼角察看他的朋友,注意我的言谈在他们身上会不会产生预期的符合他向他们预言的效果。一个母亲对初登舞台的女儿在舞台上的对答和观众的反应也比不上圣卢对我讲话的关注。我有哪个词说得不清楚,假如没有人在场,他只是莞尔而笑,但有人在场,他怕别人没听明白,便对我说:“什么,什么?”好让我重复一遍,也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继而把眼睛转向大家,笑眯眯地看着他们,不由自主地当上了训练他们发笑的教练,这样,他也就第一次向我表露了他对我的看法——他在他的朋友面前经常谈起的看法。我也就突然看到了我的外表,就象人们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或在镜子中照见自己的面孔一样。

有天晚上,我想给他们讲布朗代夫人的一个故事,挺逗人发笑的。但我开了头就没往下讲,因为我突然想起圣卢已经听过,我记得到这里的第二天就想给他讲的,可他却打断我说:“在巴尔贝克您给我讲过了。”不料这一天晚上他却鼓励我往下讲,说他确实没听过这个故事,并且说他肯定会感兴趣的,这使我颇感诧异,就对他说:“您一时忘了,但您很快就会想起来的。”“不,你记错了,我向你保证。你从没有给我讲过。快讲吧。”在我讲的过程中,他始终很激动,喜悦的眼睛时而盯着我看,时而盯着他的朋友。我直到讲完后,在大家的欢笑中,才明白他是想通过这个故事使他的朋友对我的才智有充分的了解。就是为了这点,他才装出没有听过的样子。这就是友谊。

第三天晚上,他的一个朋友同我交谈了很长时间,因为前两次他没有机会同我谈话。我听见他悄声对圣卢说,他感到和我交谈非常有意思。事实上,我们谈了几乎整整一个晚上,面前放着索泰尔纳酒①,但我们光讲话,不喝酒,男人之间的好感象一层灿烂的帷幕遮掩着我们,把我们同其他人隔开。这种好感,虽然没有肉体吸引力作为基础,却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使人感到神秘莫测的感情。圣卢在巴尔贝克海滩对我产生的好感,在我看来也是这样神秘莫测,当然它同我们谈话的趣味不能混为一谈,它脱离了任何物质的联系,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圣卢心中却充分感觉到它的存在,就象感觉到一种燃素,一种煤气的存在一样,因此,他可以微笑着谈论这种感情。也许,在这里,在一个晚上就产生的这种好感中,还蕴含着一种更加惊人的东西,就象一朵花,在这间温暖的小餐厅内,几分钟就完全开放了。当罗贝同我讲巴尔贝克时,我忍不住问他,是不是他真的下了决心,要娶德·昂布勒萨克小姐。他向我声明,他不但没有下这个决心,而且根本没有这回事。他从没有见过这位小姐,也不知道她是谁。如果这时我能看见几个传播过这桩婚事的上流社会人士,他们也许会告诉我,德·昂布勒萨克小姐要同一个并非圣卢的男人结婚,而圣卢也要同一个并非德·昂布勒萨克小姐的女人结婚。假如我提醒他们不久前他们说过相反的话,他们会露出十分惊讶的神情。为了使这种玩笑能够继续下去,并且围绕一个名字能够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假消息,上帝给了爱开这种玩笑的人一对轻信的耳朵和一个健忘的脑袋。

--------

①法国索泰尔纳地方产的白葡萄酒。

圣卢给我谈起过他的另一个同事,他也来这里了,他们的关系尤其融洽,因为在这群人中,就他们两个主张重审德雷福斯案件。①

--------

①德雷福斯是法国犹太血统的军官,1894年,法国军事当局诬告他出卖国防机密给德国而判终身苦役。当事实证明为诬告后,当局却拒绝重审,引起广大群众不满,导致民主力量(德雷福斯派)与反动势力(反德雷福斯派)之间的尖锐政治斗争。在舆论压力下,1899年,德雷福斯被政府宣告无罪。

“噢,他呀!他跟圣卢不一样,狂热得不得了,”我的新朋友对我说。“他甚至不够老实。开始他说:‘等着吧。有个人我很熟悉,是德·布瓦德弗尔将军,非常精明,非常善良。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接受他的观点。’但当他知道德·布瓦德弗尔将军声明德雷福斯有罪时,就把他看得一钱不值,说是教权主义和参谋部的偏见妨碍他作出真诚的判断,尽管没有人——至少在过去,在德雷福斯事件之前——比我们这位朋友更崇拜教权主义了。于是,他对我们说,真相总会大白于天下的,因为这个案件就要由索西埃受理了,说这个人是拥护共和政体的老兵(我们这位朋友出生于一个极端拥护君主政体的家庭),有钢铁般的意志,不屈不挠的信念。可是当索西埃声明埃斯代阿西①无罪时,他又为这一判决找到了新的解释,不过不是对德雷福斯不利,而是对索西埃不利。他说是军国主义思想蒙住了索西埃的眼睛(请注意,他本人既是军国主义者,又是教权主义者,至少是军国主义者,我都不知道该怎样看他了)。他家里人看到他思想这样狂热,都快愁死了。”

--------

①埃斯代阿西是匈牙利籍的法国军官,在法军参谋部任职,在德雷福斯案中被指控为出卖军事情报给德军,后又被军事法庭宣布无罪。

“你瞧,”我说,把脸转过一半朝看圣卢,为了照顾到两面,又把另一半对着他的同事,好让他参与谈话,“因为人们认为环境对人有影响,可是思想对人的影响更大。人都有一个思想观点。但思想观点比人少得多。因此,有同样观点的人都差不多。但思想观点并不是具体的,因此,在一个有抽象观点的人周围生活着的具体的人,丝毫也改变不了这个人的观点。”

这时,圣卢的呵责声打断了我的话头,因为刚才有一个年轻的军人笑嘻嘻地指着我对他说:“迪洛克,和迪洛克完全一样。”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我感到那张怯生生的脸上表情十分亲切①。在圣卢看来,当我讲话的时候,别人对我的称赞是多此一举,他要求大家保持安静,就象一个乐队指挥,当听到有人弄出了声音,就敲敲琴弓,让他的乐师停止演奏,圣卢也是一样,他呵斥捣乱分子:“希贝格,”他说,“别人说话时不要插嘴。要说等大家说完再说。好了,您继续往下讲,”他对我说。

--------

①圣卢并不满足于这一比较。他兴奋极了,而想让我在他朋友们面前露一手的欲念又使他的兴致倍增。他一面抚摸着我,就象抚摸一匹第一个跑到终点的马,一面兴高采烈、滔滔不绝地对我说:“你知道,你是我所认识的最聪明的人。”接着又改口说:“还有埃尔斯蒂尔。你不会不高兴吧?你明白,这叫留有余地。打个比方:我这样对你说,就好比有人对巴尔扎克说:您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还有斯丹达尔。你明白,多留些余地,实际上是无限的赞美。你不同意?不同意加上斯丹达尔?”他又说道,对我的判断力表示出天真的信赖,而这种信赖从他那笑眯眯的绿眼睛里射出来的迷人而几乎是幼稚的询问目光中流露了出来。“啊!好,我看你同意我的看法了,布洛克不喜欢斯丹达尔,我感到他很愚蠢。《巴马修道院》不是很了不起吗?你同意我的看法,我很高兴。你最喜欢《巴马修道院》中的什么?请回答我。”他急着命令我作出回答,显示出青年人容易冲动的性格,而他身体散发的威力使他这个问题有点吓人。“莫斯加还是法布利斯?”我战战兢兢地回答说,“莫斯加有点象德·诺布瓦先生。”西格弗里德—圣卢听后仰天大笑。“可是莫斯加比他聪明得多,但没有他爱卖弄学问。”我这句话还没有说完,就听见罗贝边笑边拍手叫好,他笑得差点儿憋不过气来。他大声喊道:“高见!太妙了!你真了不起!”——作者注。

我松了口气,因为我担心他会让我从头开始。

“因为一个思想观点,”我继续说,“并不是物质利益的一部分,也不可能享受物质利益,因此有同样思想观点的人不会受物质利益的影响。”

“喂!我的孩子们,这下你们可目瞪口呆了吧!”我刚说完,圣卢就惊呼起来,他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我,神情关切而忧虑,就象我在走钢丝一样。“希贝格,您刚才想说什么?”

“我说这位先生很象迪洛克少校。刚才我还以为是少校在讲话呢。”

“我早就想到了,”圣卢回答道。“是有许多相象的地方,但您会看到他有许多东西是迪洛克所没有的。”

这个贵族出身的士官有一个兄弟在音乐学校读书,他的兄弟对任何一部新问世的音乐作品总和他父母、表兄妹以及俱乐部的同事们的看法迥然不同,而和音乐学校其他学生的看法完全一致;圣卢的这个朋友也是这样,他的“心理状态”,正如有些人所说的,和所有德雷福斯分子的心理,尤其和布洛克的心理如出一辙——当我同布洛克谈起这件事时,他对这个士官产生了一种非同寻常的看法,他听说他和自己属于同一派很受感动,但鉴于这个士官出身贵族,受过宗教和军事的教育,便把他想象得与众不同,就象远道而来的游客,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他的家庭传统和职业利益对他的心理却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同样,圣卢的一个表兄娶了一位年轻的东方公主,据说,她赋的诗可以同维克多·雨果或阿尔弗雷德·维尼①的诗媲美,尽管如此,人们仍然认为她的思想与众不同,是一个幽居在《一千零一夜》式宫殿中的东方公主的思想。而那些有特权接近她的作家,当他们听到她的一次谈话后就会感到她不是夏哈札德②,而是维尼或雨果,他就会大失所望,或者不如说,会喜出望外。

--------

①维尼(1797—1863),法国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他的精巧的诗歌对唯美派诗人颇有影响。

②《一千零一夜》中说故事的女人。

我特别喜欢同这个年轻人聊天,谈军营,谈驻军的军官和军队。这也是我和罗贝的其他朋友,和罗贝本人经常谈论的问题。在我们平时吃饭、聊天和生活的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事物,不管它们多么微不足道,只要我们看多了,它们在我们眼里就会破格升级,就会大大增值,使其他事物相形失色,被搁置一旁,象梦幻一样虚无缥缈,甚至不复存在。就是这样,我开始对军营中的各个要人,对我去看圣卢时在院子里遇见的或早晨醒来,当骑兵团经过我窗前时看见的军官,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详细了解深受圣卢敬佩的那个少校,了解即使从美学观点看也令我悠然神往的那门军史课。我知道,罗贝讲话咬文嚼字,常常空洞无物,可有时却表明他理解了,并且吸收了一些深刻的思想。可惜,在军队这个问题上,罗贝这段时间满脑子的德雷福斯案件。他很少谈论这个案件,因为餐桌上只有他一人主张重审德雷福斯案,其他人都激烈反对,除了我的邻座。我这位新朋友观点常常摇摆不定。他对上校佩服得五体投地。上校被公认为出类拔萃的军官,他抨击在各种现实问题上的反军骚动,因而被认为是反重审派。我的邻座得知他的长官无意中透露了几个表明他对德雷福斯罪状有所怀疑的论点,得知他对比卡尔①很尊重。不管怎样,就这最后一点来看,说上校是相对的重审派是没有根据的,正如围绕一件大事总会产生种种莫名其妙的谣传一样。因为没过多久,上校负责审查原情报局长比卡尔将军时,对他的粗暴和蔑视是前所未有的。无论怎样,尽管我的邻座不敢冒昧直接打听上校的情况,但为了向圣卢表示礼貌,对他说——说话的语气就好象是一个天主教女信徒在告诉一个犹太女人,她的本堂神甫谴责过俄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赞美过某些以色列人的宽宏大量——上校对重审派,至少对重审派的某些观点,并不象人们所描绘的那样是狂热而狭隘的敌对分子。

--------

①比卡尔(1854—1914),法国将军,1895年曾任情报局长,确信德雷福斯无罪,竭力主张重审此案。

“这我不感到惊奇,”圣卢说。“因为他是个聪明人。尽管如此,出生的偏见,尤其是教权主义迷住了他的眼睛。嘿!”他对我说,“迪洛克少校,就是我给你讲过的那个军史教官,看起来是完全赞同我们的观点的。再说,他不赞成我们的观点那才叫我感到吃惊呢,因为他不仅是一个高尚而聪明的人,而且是一个激进社会党人和共济会会员。”

出于对圣卢的朋友们的礼貌(他的政治主张实在叫他们受不了),同时也因为少校的其他事情更使我感兴趣,我问我的邻座,少校是不是真的把军史课讲得具有真正的美学价值。

“千真万确。”

“您意思指的是什么?”

“嗯,打个比方吧,您在一个军事报告里谈到的一切,哪怕是最小的事实,最小的事件,我认为从里面都可以发现思想的蛛丝马迹,这些思想常常互相重叠,就象在隐迹纸上写的字一样,你必须把它们理出来。这样,您才可以发现任何一门科学或任何一种艺术的大体情况,可以满足我们大脑的需要。”

“对不起,请举些例子。”

“这很难给你讲清楚,”圣卢插嘴说。“比方说,你读到这样一句话:一支部队试图……在你往下读之前,这支部队的名称,它的组成不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这次行动不是首次尝试,如果在同一次行动中我们看见又有另一支部队出现,这可能表明前面几支部队在上述战斗中已被歼灭,或者损失惨重,不能将这次行动进行到底。然而,应该设法搞清楚今天被歼的这支部队是什么样的部队。如果它是用来强攻的突击队,那么,一支战斗力比它弱的新部队就很难在它失败的地方获胜。此外,如果不是在作战的开始阶段,这支新部队就可能是拼凑起来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推算出交战的这一方还拥有多少兵力,他们的兵力可能在什么时候不如对方的兵力,这就使这支部队将进行的这次行动有了不同的意义,因为它如果不能弥补它的损失,按照逻辑推理,它的成功也只会导致它的全军覆灭。此外,敌军的番号也不是没有意义的。例如,如果这支部队的兵力比对方弱得多,但已经消耗了对方好几支重要部队的兵力,那军事行动也就改变性质了,因为它即使最终会丢失防守的阵地,但是如果用少量兵力就已经摧毁了敌人的大量兵力,那么能守住阵地一段时间也就是一大胜利。如果说,分析双方投入的兵力能使我们从中发现一些重要的东西,那么,研究阵地和阵地控制的公路、铁路以及阵地保护的后勤供应,也就更具有意义了。这一点,我想你是会明白的。应该研究整个地理背景,这是我起的名称,”他得意地笑着说。(的确,他非常满意地理背景这个提法,后来,甚至过了几个月,每次用到这个名称时,他总会露出同样的笑容。)“交战的一方正在准备一次行动,如果你读到它的一支侦察队在阵地附近被另一方歼灭,你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交战的一方是想侦察敌方的防御设施,以免敌方用来挫败它的进攻。对某一地方极其猛烈的进攻可能意味着企图攻占这个地方,但也可能想要牵制敌人,不想在敌人进攻的地方还击,或者仅仅是佯攻,用凌厉的攻势掩盖从这里后撤部队的真实意图(这种佯攻战术是拿破仑战争的传统战术)。另一方面,为了弄清一次军事行动的意义,它的目的,以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同时部署的其他配合行动,还要进行什么行动,就应该多多查阅国家军事条令,而不要轻信指挥部的公告,因为这种公告可能是为了迷惑对方,从而掩盖一次可能是失败的行动。这一点至关重要。我们总可以作这样的假设,一个军试图采取的行动,是根据现行条令的规定拟订的。比方说,如果条令规定正面攻击要用侧翼攻击作掩护,如果侧翼攻击没有成功,指挥部可以宣称它与正面攻击没有关系,不过是一次佯攻,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条令中,而不是从指挥部的公告中找到根据。每一个军不仅有它的军事条令,而且还有它的传统、作风和原则。此外,对外交行动的研究也不应当忽视,外交总是要对军事作出反应或采取措施的。一些表面上并不重要的外交事件,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你可以通过对事件的分析了解到,敌人想争取的援助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其实他们只执行了部分战略计划。因此,如果会读军事史的话,那么,在一般读者看来是杂乱无章的叙述,对你却是合理的,连贯的,就象看一幅画,一个内行的绘画爱好者能看懂画上的人物身上背着什么,手中拿着什么,而一个外行参观博物馆只会目瞪口呆,被大片大片的色彩搞得迷迷糊糊,头晕目眩。但对于某些画作,光注意画中人物拿着一个圣餐杯是不够的,还应该知道画家为什么要把圣餐杯放在他手中,它象征着什么;同样,这些军事行动,除了直接目的外,通常是指挥作战的将军有意模仿一些比较古老的战役的结果。这些古战役,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看作新战役的过去,看作图书馆、知识库和词源,看作贵族家世。请注意,我现在没有讲战役的地方性,怎么说好呢,就说战役的空间性吧。这个问题是存在的。一个战场在历史上不会只发生一次战争,将来也不会不发生战争。它之所以是战场,是因为它集中了某些地理位置和地质特性等方面的有利条件,甚至还集中了某些缺点,可以牵制敌人的行动(例如一条河流把它截成两半),这些条件决定它成了一个好战场。因此,它过去是一个好战场,将来也还是一个好战场。既然不是随便哪个房间都可以充当画室,那么,也不是随便哪个地方都可以选作战场的。有些地方天然可以做战场。但是,我再说一遍,我刚才讲的不是指地方,而是指人们模仿的战役类型,是一种依样画葫芦的战略,也可以说是改头换面的战术,是再版的乌尔姆①战役,洛迪②战役,莱比锡③战役,卡纳埃④战役。

--------

①德国城市,1805年10月,奥地利将军马克在此遭拿破仑围困,最后弃战投降。

②意大利城市,1796年5月,拿破仑在此大败奥地利人。

③德国城市,1813年,拿破仑和同盟军在此城周围展开血战,以法军失败而告终。

④古罗马地名。公元前216年,迦太基人和罗马人在此一场血战,罗马人大败。卡纳埃战役被军事家誉为用包抄侧翼战术歼灭敌军的范例。

我不知道今后还会不会有战争,也不知道在哪些国家的人民之间进行,但是只要有战争,就还会有(从指挥官方面讲是有意这样做的)卡纳埃战役,奥斯特利茨 ①战役,罗斯巴赫②战役,滑铁卢③战役,且不谈其他战役。有些人明白表示了这种看法。施里芬元帅④和法肯浩森⑤将军预先制订了一次卡纳埃战役计划对付法国,他们效仿汉尼拔⑥的打法,把敌军钳制在整个战线上,从两侧,尤其是从右侧的比利时包抄过去;而贝纳迪将军⑦却偏爱腓特烈大帝⑧的斜向战斗序列⑨,宁愿打洛伊滕⑩战役而不愿打卡纳埃战役。还有些人讲话比较婉转,但是,我向你保证,我的老朋友,博贡塞耶(就是我前几天给你介绍的那个中队长,那个前程似锦的军官)拟订了一份普拉岑小型攻击方案,背得滚瓜烂熟,并且把它保存了起来,一旦有机会实施这一方案,他是绝不会错过的,会向我们和盘托出。

--------

①捷克城市,1805年,拿破仑在此大败奥俄联军。

②德国城市,1757年,普鲁士王腓特烈大帝在此大败法国人。

③比利时城市,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在著名的滑铁卢战役中失败。

④施里芬(1833—1913),德国元帅,1891年至1905年任参谋总长。所定《施里芬计划》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略计划的基础。主张在战线侧翼集中兵力进行包围,力求速战速决,认为正面突破不是致胜战法。

⑤法肯浩森(1844—1936),德国将军,著有多部兵法书。

⑥汉尼拔(公元前247—前183),迦太基统帅。公元前218年率部远征意大利,是为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始。在坎尼战役中败罗马军。

⑦贝纳迪(1849—1930),德国将军,军事理论家,主张泛日耳曼主义,把战争说成是一种道德义务。

⑧腓特烈大帝(1712—1786),普鲁士国王。在位时维护农奴制,加强军事官僚专制制度,扩大军队。曾数次发动侵略战争。严酷的纪律和机械的训练方法对以后的普军有很大影响。

⑨指用侧翼和敌人接触的战斗序列,洛伊滕战役就采用这种序列。

⑩波兰地名,今卢蒂尼河,1757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在这里大败奥地利军。

要知道,一旦爆发战争,里沃利①的中间突破还会再一次被采用。这种战术不见得比伊利亚特②过时。再说,也只好搞正面进攻,因为谁也不愿意重蹈七年错误③的覆辙。进攻,只有进攻。不过有一件事使我大惑不解,我看到竭力反对这卓有成效的进攻理论的人都是些思想跟不上趟的人,可是我的一个最年轻的教官,名叫芒香,才华横溢,却提出要给防御以应有的地位,自然是临时的地位。当他举奥斯特利茨为例时,大家十分尴尬,不知道怎样回答他,其实这次战役采用的防御战术只不过是进攻和胜利的前奏曲。”

--------

①意大利地名。1797年拿破仑在这里战胜奥地利人。

②古希腊的著名史诗,相传为荷马所作。主要叙述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的故事。

③影射1870年法国将领在普法战争中模仿拿破仑的防御战术,结果遭到惨重失败。

圣卢的这一套理论使我听了非常高兴。我想,这次我到东锡埃尔也许没有白来,这些军官没有骗我。他们边喝边谈,索泰尔纳酒把它娇媚的反光投到他们脸上;在这里,人物的形象都变得高大了,就和在巴尔贝克海滩一样,只要我在那里呆着,大洋洲的国王和王后,四美食家小社会,年轻的赌徒,勒格朗丹的内弟,他们在我眼里都一一变得非常高大,可现在他们却变渺小了,甚至不复存在。今天使我感到赏心悦目的东西,也许再也不会象从前的东西那样如过眼云烟,第二天就在我眼里变得一文不值。按照我现在的内心世界,也许我不会马上去毁坏过去的东西,因为圣卢刚才所谈的战争艺术,在我这几个晚上产生的短暂而炽烈的热情中,在有关军事生活的一切问题上,又加上了一个恒久不变的知识基础,足以牢牢吸引住我的注意力,使我用不着自欺欺人就能相信,当我离开东锡埃尔后,我对我这里的朋友所从事的工作仍会感到兴趣,我会很快就回到他们中间。然而,为了从“艺术”这个词的抽象意义上进一步肯定战争的艺术确实是一门艺术,我又向圣卢提了个问题。

“您讲的,噢,对不起,你讲的东西我非常感兴趣,”我对圣卢说。“但有一点使我感到不安,你给我讲讲。我觉得我可能会迷上军事艺术的,但是,要使我入迷,我必须一改从前的看法,而认为军事艺术和其它艺术没有什么不同,只要学到规则就行了。你说人们模仿一些战役,我觉得,正象你刚才所说的,过去的某次战役在一次现代的战役中重演,颇有些美学意味。这个观念对我吸引力之大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不过,我要问你,指挥官的才能难道一点作用都不起吗?他只管应用规则就行了吗?有同等条件下会不会出现一些伟大的将领呢?就象有些伟大的外科医生,面对两个从客观角度看完全相同的病例,也许凭着经验,他们会感觉出一点细微的差异,并且作出不同的解释,认为对这一病例应该作这样处理,而对那个病例应该作那样的处理,对这个病人最好动手术,而对那个病人最好用保守疗法。”

“当然有!你会看到拿破仑就是这样。如果照搬兵法,他就必须进攻,可他就是不进攻,一种朦胧的预感在劝他放弃进攻。例如他在奥斯特利茨或一八六年给拉纳①的指示。但你也会看到,有些将军机械照搬拿破仑的某次战役,结果适得其反。这样的例子光一八七年就可举出十个。但是,甚至连敌人可能做的事也可以作出种种解释。敌人做的事不过是一种迹象,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目的,如果光讲道理,或从科学观点来看,这些不同的目的都有可能是真实的目的。这好比某些复杂的病例,当今世界的医学还不能确定看不见的肿瘤到底是不是纤维瘤,要不要进行手术一样。使伟大的将军和伟大的医生下决策的是德·底比斯夫人式的嗅觉和预感(我想你明白我这个意思)。因此,我在前面就给你举例讲了在战役开始阶段侦察可能起的作用。一次侦察可能有十种不同的解释。例如,为了使敌人以为我方要攻击某一个点,而实际上是要攻击另一个点;为了布置一道伪装物,使敌方看不清我方真实行动的准备工作;迫使敌方调遣部队并把它钳制在一个没有必要死守的地方;摸清敌方兵力,掌握它的底细,迫使它亮出底牌。甚至有这样的情况,在一次行动中投入了大量的兵力,但这并不表明行动是真的,因为可以假戏真做,使假戏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关于这一点,要是我有时间给你讲讲拿破仑战争,嗳!我向你保证,当你通过战争中部队的传统行军(我们正在研究和实践,如果你有雅兴,走去看看,小伙子——啊,对不起,你有病,不能去),感觉到了最高司令部的警惕性、推理和研究的深度,你就会象置身于一座灯塔那朴素无华的灯光前一样激动无比,因为灯塔不仅是物质的光,而且还流溢出思想,搜索着空间,向航船报告险情。我也许不该光给你讲战争的学问。其实,正如土壤的成份、风向和光照的方位能说明一棵树朝哪一边生长一样,一场战役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当地有什么特征,可以说决定并且限制了军事将领对作战方案的选择。因此,在某些平原地区的山谷一带,沿山而行,你可以预言,部队的行军必定象雪崩那样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

①拉纳(1769—1809),法国元帅,跟随拿破仑南征北战,深受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