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题,揭示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 吃虫的植物。(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文介绍了哪两种植物? (板书:茅膏菜 猪笼草)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探寻这两种有趣的植物是什么样的,它们是怎样吃虫子的,以及它们的外形与吃虫的本领有什么关系。

二、探寻奥秘,渗透写法

1、了解“茅膏菜”

(1)按照提示,学生学习了解茅膏菜

师:课文先给我们介绍了茅膏菜,那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先来了解茅膏菜吧。

(出示投影)用——画出描写茅膏菜样子的句子。用“~~~”画它是怎样吃虫的,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吃到虫子,可以简单做做批注。

(2)学生按要求读书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根据学生汇报,了解茅膏菜的样子特点。

①叶子: 半月形 又嫩又绿

长满柔毛 带有黏液

练习朗读

(4)了解茅膏菜是怎样吃虫的

第一层:

你读懂了什么?(黏、速度快)从哪个词句中读懂的?

抓住重点“要是……马上”、“同时”、“紧紧”、“怎么也逃脱不了”,体会茅膏菜捉虫本领高。

要是小虫落在上面,马上就会被它粘住。

第二层:

想象一下:要是( )落在上面,马上就会被它粘住。同时,叶片也紧紧地卷起来,( )怎么也逃脱不了。

第三层:

把小虫的名字换到句子中再读读这句话。

第四层:

再进行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通过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想象,感受茅膏菜捉虫本领高、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之外,再次感受作者的语言准确生动。)

(5)播放茅膏菜吃虫的视频。

①说看后的感受。

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通过视觉冲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茅膏菜吃虫本领的高超,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为了解吃虫原因做好铺垫。)

(6)了解茅膏菜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①叶子: 半月形 又嫩又绿

(裹紧) (招引)

长满柔毛 带有黏液

(香味吸引 粘住小虫)

②比较句子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叶子上长满了柔毛,柔毛上还带着黏液。

叶子上长了柔毛,柔毛上还带着黏液。

③为什么不介绍茅膏菜的茎、花?

作者介绍的茅膏菜的每一部分都对捉虫起到关键的作用,而茎、花与捉虫关系不是很密切,所以不介绍。

(一个“满”字,把茅膏菜叶子描写得十分具体,说明了它为什么能捉住小虫的原因。在了解茅膏菜外形的同时教学生描写事物要具体。第二环节了解作者抓住重点进行描写,是同时给学生渗透写作方法。)

(7)结合板书,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茅膏菜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8)小结并引出具体事例:正是因为茅膏菜叶子的构造上有这些特点,所以才能吃到虫子啊! 课文中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它是吃虫的高手。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自由读 ,指名读

②说说读后的感受

抓住“嗡嗡直叫”、“拼命地拍打”、“越是……越”、“竟”、“只剩下”等词语,进一步感受茅膏菜的吃虫本领。

③补充资料:其实茅膏菜并不大,直径长约1厘米,最后把苍蝇消化得只剩下两片翅膀和六条细腿,可见它真是吃虫的能手。

④再次朗读

(在语文课堂上要注重指导学生会准确表达,通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既规范学生的语言,又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到茅膏菜吃到虫子的原因。)

(9)归纳写法

①(结合板书)课文在介绍茅膏菜时是按照先写——样子,再写——怎样吃虫,并举例进行说明,这样的顺序来介绍的。

②再看介绍茅膏菜这部分内容是先写它的叶子,然后再写叶子上的柔毛和黏液,最后写怎样捉虫。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更多的是学习怎样表达。在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部分的写法,旨在渗透说明文的表达方式,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习“猪笼草”部分

(1)按照学习“茅膏菜”部分的方法自己学习

①用——画出描写茅膏菜样子的句子。用“~~~”画它是怎样吃虫的,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吃到虫子,可以简单做做批注。

②抓住重点词语感受猪笼草吃虫的特点。

③朗读好这部分

④探寻写作特点(写作顺序、方法等)

(2)汇报

猪笼草:红红绿绿(招引虫子)

叶长、宽大有袋子(装虫子)

细毛上有蜜汁(吸引虫子)

袋口和内壁很滑(使虫子难以逃脱)

袋底有“积水”(腐蚀虫子)

(3)抓住重点词句谈谈自己读文后“猪笼草”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①“猪笼草全身红红红绿绿,打扮得很美丽。”写得像人一样,为了捉虫,很有智慧。细毛上还有蜜汁,通过颜色从远处吸引小虫,小虫到了近处,再用蜜汁吸引,比茅膏菜更有能力。

②“袋子小的不过5厘米左右长,大的有100厘米长,可以盛四五碗水。”)

用手比一比5厘米有多长?100厘米有多长?可以盛四五碗水呢!多神奇的植物啊!

③“小虫跌进了口袋,就再也爬不出来了。”

猪笼草捉虫的本领很高。

④看图片,加深自己的感受。

⑤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猪笼草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4)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上半身竭力挣扎——下半身已经腐烂

强烈的对比说明猪笼草的“积液”腐蚀性强,吃虫的本领太高了。

练习朗读。

(5)归纳写作方法

①先写猪笼草的样子,再写猪笼草怎样吃虫及能吃到虫子原因,最后举例说明。作者在介绍猪笼草的样子时是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进行介绍的,我们在介绍一种植物的时候,就可以仿照这样的写法去写。

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介绍这两种吃虫的植物是有哪些相同之处?

第一点:

都是先写植物的样子,再写植物怎样吃虫及原因,最后举例说明

第二点:

都是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进行介绍的。

③作者在描写两种植物外形的时候,没有把每个部分都描写得很细致,只是抓住跟吃虫有关的部分进行细致的描写。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也要学会抓住关键的部分描写,不要面面俱到。

④文章是怎样把这两种植物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的?(过渡句)

(最后的写作方式、方法的归纳,达到了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过程中慢慢体会得到的,不是教师生硬机械地告诉学生的。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学生会有效地掌握这些写作方法的。)

三、资料交流,拓宽课堂

①其实,自然界中吃虫的植物可不止这两种呢!你还知道哪些吃虫的植物?就交流吃虫的植物资料。

②为什么不介绍别的植物?只介绍这两种?(了解作者是选有代表性的写)

③拓展交流自然界中一些奇妙的植物。(课件出示图片)

四、主体延续,练习表达

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植物,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写一写它的样子,介绍一下它的独特之处。如果是吃虫的植物并结合手中的资料介绍它是怎样吃虫的。

(读写结合,课内外相结合,在相互交叉、渗透、运用中,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②小结:在我们的世界上有许多奇妙的植物、动物和事情,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你想了解更多的奇妙植物吗?可以去读一读或登陆相关的网站去查阅一番。

板书设计:

茅膏菜 外形 再部分

吃虫的植物 怎样吃虫

猪笼草 举例说明

副板书:

茅膏菜叶子: 半月形 又嫩又绿

(裹紧) (吸引)

长满柔毛 带有黏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