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算法“多样化追求的是尊重差异、尊重事实、尊重学生的原生态思考,而算法的”优化“就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在多样化的算法中,找到一个普遍都能接受、最能理解和最容易掌握的算法的过程,”多样化“只有得以优化,才能更好的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

三、算理与算法之间脱节,忽视方法渗透

算理和算法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一个整体,是计算教学必须关注的两个方面。算法是对行为的规定,是计算的具体方法;算理是对算法的解释,是计算的原理。口算教学,只有让学生正确理解算理,才能灵活掌握算法。而事实上,算理与算法脱节,造成算法抽象与算理直观之间出现了断层,已经是口算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如教学二年级下册“一位数乘两位数”时,一位教师出示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4×2。如何计算呢?教师让学生讨论交流。有的学生说用加法做,14+14得到28;有的通过看图,右边筐里一共是8个,左边筐里一共是20个,合起来是28个;还有的用乘法想,10乘2等于20,4乘2等于 8,20加8等于28;还有一学生说,14是2个7,乘2后就是4个7,用口诀四七二十八……可见,学生采用口算14x2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时,该教师脱离了口算,直接讲述抽象的算法,机械地讲解先乘什么,再乘什么。其实,为了避免算理与算法的脱节,可以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之后,不着急抽象算法,而是让学生运用初建模式进行同类练习。然后组织学生观察和比较,学生发现,第一次乘的结果是一位数,第二次乘的结果都是两位数(并且是整十数);还有的发现,得数个位上的数就是第一次乘得的数,十位上的数就是第二次乘得的数十位上的数。此时可以逐步抽象出简化竖式(算法),从而使学生掌握类似这样的“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可见,口算时学生要将计算分割成很多的小过程(如上面的4×2,l0×2),将各种信息在头脑中合理地进行拆分、拼组等,并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步骤得出正确结果,这是一个很高级的心理活动。而学生正是通过这样的心理活动,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发展了注意力、记忆力(短时记忆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不仅是口算的价值之所在,而且是教材安排口算教学内容的出发点。

四、只重视结果的正误,忽视过程指导

很多教师平时也加强口算训练,而事实上,许多教师只重视学生口算结果是否正确,而忽视过程指导。例如在口算20×30时,很多学生会受20+30加法的影响,算成50或500,教师应该让学生说一说,当时是怎么想的,提醒学生以后看清楚运算符号;在用竖式计算2×34时学生的正确率还可以,但口算2×34 时,会把答案写成86,显然在口算时随意性比较大,口算时的对位思想比较淡薄,此时,应该提醒学生看清楚8是几乘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