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倍数和因数”的教学设计中,我力图以“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为指导思想来进行教学,通过两轮的试教,我和同组伙伴一次一次地改变教学设计,一再扩大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把学生从被动学习引向主动学习,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探究,使学生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而且合作交流的能力、勇于尝试探究的意识也得到了发展,同时还满足了儿童“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的心理需要。

一、解读教材的改变意图,扩大小组合作探究的空间

课标教材对“倍数和因数”概念的建立与原来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倍数和因数”,这两个环节主要是采用讲授的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汜忆“整除、倍数和因数”的数学化语言定义。而新教材是通过学生先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根据不同的拼法写出乘法算式来引入“因数和倍数”,让学生在操作中直观感知数与形的结合,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建立起“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强调了直观、操作、交流、体验、感知,淡化了抽象的语言概述,这种编排的改变无疑扩大了学生探索的空间,和课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目标是一致的。

基于以上的解读,我们在教学中很重视这一环节的教学,课前每位学生都准备了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课堂上每位学生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再全班讨论后得出3个不同的乘法算式,然后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在试教中发现探索空间虽然扩大了,但学习时间也延长了很多,效率不高,于是改变原来每人一套学具的做法,四人小组只准备一套学具,其实在以前探究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时候,学生就已经接触过这个操作形式,合作前先通过学生闭眼想想可以怎样拼来完成独立思考的过程,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这样迫使学生通过小组中唯一的学具进行合作式探究,每个小组花比原来少得多的时间得到3个不同的乘法算式:3×4=12,6×2=12,l×l2=12。通过学具这一细节的改变,强化了合作与交流,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探究,老师们在研讨中都说,这一改变对于以后的操作、合作、交流式的探究性学习的教学都很有启发意义。我们把省下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后的感悟,提出:“为什么这几种拼法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这几种拼法虽然不同,但12个小正方形都用完了吗?”这时教师启发学生:“这种情况下,1和12、2和6、3和4都与12有着特殊的数学关系,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个提问强调了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伙伴,教与学有机融合,课堂变得更加和谐、生动。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