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类伦理道德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依据

(1)提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世界背景

----人类共同面对:伦理道德的滑坡、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即将敲开21世纪的神圣大门。本世纪灿烂辉煌的背后,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个人主义为核心的道德价值取向,导致伦理道德的滑坡,外现为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全球环境继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这在工业化国家尤为突出。这是一个令人关注的严重问题,它加剧了贫困和失衡。”

这个“因”,又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的“果”:天上、废气污染,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地上,废水和固体垃圾污染,森林滥伐、矿产滥采,资源匮乏、生物灭绝。生态环境的危机,是内在道德危机的外在表现。探索这生态危机的实质,是探索人类自身的本质特征危机的根源。

生命生存与毁灭、非生命存在与毁灭,辩证地对立统一于地球一体。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今对全球环境的威胁,已具有危险性质;全球环境的恶化,而今也对人类文明造成了危险性质的威胁。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全球性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人们有理由担心:如果人类再继续滥用地球资源、破坏并污染生态环境,那么人类将可能像恐龙一样消亡,而导致自我毁灭。

(2)提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传统伦理道德依据 ----中国传统道德体系分社会道德和环境道德两大子系统

中国传统道德的实质是调节主体的个人与客体的社会、自然的关系的情感和行为的规范。其体系在“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根本前提下,分两大子系统:“群己和谐”的社会道德系统、“天人合一”的环境道德系统。纵向可以分解为“三纲”: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要素。

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社会道德和环境道德两大子系统中,就含孕了敬天、重地、仁人、善物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萌芽。

我们理解为何198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金得主集会宣言中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3)提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社会现实依据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德育,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我国政府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以增强全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正是公民必备的基础道德素质之一。

人的因素是拯救地球的关键因素,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联合国要求:各国应减少和消除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应当调动全世界的青年创造性、理想和勇气,以培养全球伙伴精神。“重新确定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之方向。”“教育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能力极为重要。”“需要把环境与发展教育具体为学习的必要组成部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