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科学知识

能具体说出土壤的主要成分。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

科学探究

1:能想出了解土壤成分的办法,并利用简单的工具动手试一试。

2:能将土壤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能猜想哪些物体能在土壤中腐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对土壤进行研究。

2:愿意把本组探究土壤成分的方法与其他组交流。

3:能持之以恒的进行科学研究。

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

每组实验桌发酸的和甜的橘子若干,请学生自由品尝。后问味道怎么样?(生:我的很甜,有的很酸),为什么会这样呢?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这酸的和甜的橘子,都是同一个品种的,只不过一种生长的海边壤土地里的,一种生长的山里,你猜想一下,那种是长在海边的,真聪明,所以我们以后买、吃橘子就要买长在海边的壤土里的,这样的橘子很甜,可见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是十分的重要的,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土壤,(板书:土壤)。科学上把能够生长植物的泥土叫做土壤。而我们平常所见到的炉灰,煤渣等就不是土壤,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土壤,我们一起来研究土壤好吗?

揭题:

1:你想研究土壤的一些什么呢?

这么多的问题,我们都能在课堂里面完成吗?

2:那好 我们先来看看 同学们桌子上的土壤,这些是老师从不同的地方挖来的,我们来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辨别他们的不同可以从那些方面来辨别呢?(软硬,干湿,颜色,颗粒大小)

3:除了同学们说的土壤的不同,你还观察到什么呢?根据你所观察到的,你想在这节课重点研究土壤的什么呢?(土壤里有什么)

4:对啊,土壤里到底有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当一回小科学工作者,通过同学们的动脑,动手一起来探讨土壤的成分。

猜测

1: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先来做了脑筋大比拼?我们来猜猜土壤里有什么好吗?现在开始,

(学生回答)板书(水分 沙 粘土 空气 腐殖质)结合学生的讲理解腐殖质

问:你是根据什么可以这样来猜测呢?同学们,我们现在都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工作者了,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那么你来告诉老师,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2:不错,说的有理有据,有了良好的基础老师相信大家,在接下去的研究中定会硕果累累,老师先对大家表示祝贺,可是我们现在仅仅是猜想啊。(板书 水分? 砂? 粘土? 空气 ?腐殖质?等)都是带了问号的,你们打算怎样来验证你的猜想呢?

自由探究 验证猜想

1:说的没错。实验可真是好东西,我们可得好好的利用,我们先动动脑,小组之内研究一下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讨论一下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好吗?

2:同学们讨论的非常好,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在实验中取的成功的。等一会我们来评一优秀实验小组好吗?下面坐的老师都是评委,优秀实验小组的要求是“操作规范 思维开放

汇报精彩“

3:下面就请同学们看看桌上的仪器,有什么不认识的吗?

4:验证,发实验表格,开始实验。

5:汇报实验。

6:教师点评

课堂延伸:

1.家表现得真是不错,通过同学们的实验,认识到土壤中有这么多成分。

老师这里还有一件关于土壤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想不想听?

据报道,我国农村某地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莫名其妙地感到头痛、恶心,许多刚出生的婴儿都是畸形儿。为了找到这些怪病的原因,村民们请来了专家调查。经过专家们反复调查,发现问题就出在村里的一口水井旁。原来这口水井旁有许多人们丢弃的废弃电池,这些电池内的重金属污染物渗透到土壤里,又通过土壤渗透到水中。有关专家解释,一粒废电池所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可以影响一亩地的范围,这就是村民得怪病的原因。知道这件事以后,你们现在有什么想法?

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家园就要靠我们所有人。

2.土壤分类 砖红壤 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 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 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 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棕壤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暗棕壤 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寒棕壤(漂灰土) 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 寒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 土壤经漂灰作用(氧化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

褐土 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 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干旱。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为主。 淋溶程度不很强烈,有少量碳酸钙淀积。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矿物质、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较厚,肥力较高。

黑钙土 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3℃,年降水量350~500毫米。植被为产草量最高的温带草原和草甸草原。 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

栗钙土 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的广大草原地区,是钙层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 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6℃,年降水量250~350毫米。草场为典型的干草原,生长不如黑钙土区茂密。 腐殖质积累程度比黑钙土弱些,但也相当丰富,厚度也较大,土壤颜色为栗色。土层呈弱碱性反应,局部地区有碱化现象。土壤质地以细沙和粉沙为主,区内沙化现象比较严重,

棕钙土 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缘,是钙层土中最干旱并向荒漠地带过渡的一种土壤。 气候比栗钙土地区更干,大陆性更强。年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150~250毫米,没有灌溉就不能种植庄稼。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 腐殖质的积累和腐殖质层厚度是钙层土中最少的,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土壤呈碱性反应,地面普遍多砾石和沙,并逐渐向荒漠土过渡。

黑垆土 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等黄土高原上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 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8~10℃,年降水量300~500毫米,与黑钙土地区差不多,但由于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小。由黄土母质形成。植被与栗钙土地区相似。 绝大部分都已被开垦为农田。腐殖质的积累和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层的颜色上下差别比较大,上半段为黄棕灰色,下半段为灰带褐色,好像黑垆土是被埋在下边的古土壤。

荒漠土 内蒙古、甘肃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等地区,面积很大,差不多要占全国总面积的1/5。 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不到100毫米。植被稀少,以非常耐旱的肉汁半灌木为主。 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碳酸钙表聚、石膏和盐分聚积多,土壤发育程度差。

高山草甸土 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 气候温凉而较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高山草甸植被。 剖面由草皮层、腐殖质层、过渡层和母质层组成。土层薄,土壤冻结期长,通气不良,土壤呈中性反应,

高山漠土 藏北高原的西北部,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 气候干燥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年降水低于100毫米。植被的覆盖度不足10%。 土层薄,石砾多,细土少,有机质含量很低,土壤发育程度差,碱性反应

结课

谢谢同学们,陪老师度过这难忘的40分钟,老师会记住我们泗洲头小学四年级班的所有这么可爱的同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