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一开始,老师就让学生读课文:认真读,大声读,遇到生字画下来看着后面的注音读一读。读完了检查。先检查生字读音,后描红、临写,还要讲评。

听课的老师直纳闷儿:这可是公开课!省级的!这个开头可不出彩呀!

可这也就罢了,还有下面呐。

第二次读:默读课文,弄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连贯的语言写出来。写完交流,老师将学生写上来的纸条放在投影上讲评,逐字逐句指导概括的要点。接着是学生自主修改。听课的人为他心急如焚,可他倒好,好像压根儿不打算出什么彩了。学生修改之后又是讲评,气定神闲地讲评。

还别说,学生的进步真不小,大都能把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讲明白,有的语言还相当简练。可就是……

就是什么呢?

我们没有说出口的,课后那位老师却替我们说了出来。

他说:这不是一节有观赏价值的课。这是一节有争议的课。

他说:现在的课多的是口头训练,讲的人讲完了,听的人听过去了,什么也没留下。让学生写一写,有利于及时评价,实实在在地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

他说: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公开课必须为所有教师所能运用、理解和效仿。

恍然大悟。

我们常常追求的“精彩”,究竟有多少是学生真实需要的成分?有多少有促进学生发展的意义?或者,在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的时候,我们其实更多是在犯一个“买椟还珠”的错误。遗憾的是,精美的外表里面失去了什么,我们常常还不知道。

很是敬佩,在满世界的浮躁里,那位老师还能独守一份朴实,而且,还有着把那份朴实朗朗呈现的勇气!

感谢那位令我们反思的人,他叫薛法根。朴实的名字朴实的人,精彩,却蕴涵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