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学校青年教师“春华杯”课堂教学竞赛中上的一节课。因为是跨年级上课,不仅对班级学生不了解,就是教材也比较陌生了。虽然在四年前上过这一课,但是毕竟对这篇文章在年级教学中的位置、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时要注意的问题比较模糊。因为相隔时间太久,经历四年之久的教学变革,重新审视以前执教的教案,发现众多问题,甚至汗颜:以前怎么这样教语文课呢?特别是课后的教学随笔,更是帮了我很大的忙,提醒我注意的地方。所以,虽然教学督导牵扯进太多的经历,但备课的感觉还是挺奇妙的,感觉在进行一种改头换面的教学变革,些许的兴奋,更多的还有期待。

本文文质兼美,语言优美,含义也挺深刻。乍一看,课文内容挺简单,以前教学读读讲讲,可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如何种植喇叭花、为何给喇叭花搭花架,以及喇叭花的颜色、形状的美不甚了解。忽略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教学便会成为一种“雁过不留痕”的肤浅,阅读也是一种失去理解和感悟的“浅薄”。二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浅显,不能因为进行公开课就绕开薄弱环节,仍需要老师对此潜移默化地熏陶、培养和训练。在此基础上,我将了解种植喇叭花的过程、感受喇叭花的美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现就这一节课的各个环节谈谈自己的设计和教学心得:

一、借用多媒体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提高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已被广大语文教师自觉地广泛地运用于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明显生动活泼了起来,课堂教学的节奏明显加快,效率也明显高了起来。现代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结合,展现在孩子面前的是一个绚丽的语文学习的新天地。特别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它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具体,大大延长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帮助学生发现语文文字背后蕴藏着的美,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成为一种可能,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本课中描写喇叭花外形美的句子一共在三个部分,学生只能初步感受喇叭花美,但究竟美在何处,作者描写出这种美,还须学生自己体会。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品读语言的能力还很弱,多媒体的介入就有效解决这一难点。事前,我寻找了大量喇叭花的图片,从花骨朵到盛开的喇叭花,从一朵到成片,从常见的紫红色的喇叭花到粉中带白的珍贵品种,从滴着清晨露珠的娇艳模样到灿烂阳光中的妩媚……我搜集到的图片有上百来张,但真正能恰如其分地展示文中喇叭花的漂亮、娇嫩、鲜艳、美丽的只选用了十几张。借用多媒体,学生知道紫红、蓝、白颜色的花不足为奇,正因为它像小喇叭,才显得漂亮、可爱;一朵紫红色的喇叭花固然漂亮,在缀满了花骨朵的绿叶衬托下,才越发显得柔嫩、娇艳欲滴;各种各样的喇叭花盛开在稠密的绿叶中,远远看去,就像一匹美丽的花布……观察图片的美,引发学生发掘语言文字背后的美,才使得学生心甘情愿地一遍遍地品读、赏读,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印在头脑里,一句句美丽的语言印在心间。

这样的教学对老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增加好多工作量,但是为了能让每一节课成为孩子学习的沃土,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间播下文学的种子,只有在课前充分地准备,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情不自禁地、自然而然地朗读语言、品读语言、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二、借用美丽的语言文字感受生活的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言的表达贯穿于人的整个认识过程。学生发掘生活的美,感悟语言魅力的同时迫切地产生表达的欲望,创设条件和机会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怀,感受语言的魅力,评论同学的感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健康的审美观点和积极的生活情趣等。

以前的教学中,学生产生疑问:天天给喇叭花浇水,种子会不会烂?为什么要搭花架?对小作者辛苦的劳动体会不深,也就不能深刻体会“自己付出带来的快乐”。经过解释,虽然学生最终能够了解,但是体会并不深,体会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的效果并不明显。我带着学生一起读课文,看起来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种植喇叭花的过程,在播种、浇水、搭架子中感受作者的用心和对喇叭花的喜爱。正是因为是自己亲自种的花,所以喇叭花发出新芽、抽出花蔓、开出小花,都满含我辛勤的付出、殷切的盼望,整个生长过程给我带来无数欣喜。学生在阅读中和小作者一起种喇叭花,感受美丽,感受快乐,学生想象喇叭花爬到树上、围墙上、房顶上,想象给我、给邻居、给家人、给路人带来的喜悦……在老师设置的情境中运用语言表达对喇叭花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提高美的感悟力,提高语言素养,这样的课,学生怎能不喜欢呢?

非常遗憾的是,因为本人的原因,前期教学注意力不集中,字词教学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后期的复习巩固、用学过的词语介绍一种花没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