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加与减(二)的第四课时“8 加几的进位加法”。这是我们 上过的一节数学课,为此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及同仁的建 议,分为以下六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20 以内进位加法中“8 加几进位加法基础上学习的,也是20 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对进一步学 习多位数的加法计算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学会计算方法。教材以“有几棵树”为主题图,让学生从 身边的事物中提出加法问题。

二、学情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72 人,课前我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进行了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只知道8 加几的答案, 但基本上说不出是怎样计算出来的。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 不同,教学时各有侧重。由于学生思维活跃,经常会出现 一些意想不到的现象,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 学生从自身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根据以上教材及学情的分析,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 加几的各种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 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活动的过程性目标定位在“经 历,体验,探索”三方面,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是:【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8 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进一步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四、教法及学法

关于教法,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 只注重算理、技能训练,比较枯燥。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 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关于学法,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 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初步解 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 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 建学习方法。

五、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等。

六、教学流程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以下四大环节

(1)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2)自主探究,交流解题

(3)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4)归纳整理,评价总结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新课伊始,我用亲切自然的语气引入:“同学们,一 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天来了,万物生长,为 了美化我们的环境,每年3 月12 日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 会植很多的树。那么,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共同来了解一 下今年3 月12 日我校植树的一些情况,好吗?”此时我便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大屏幕,然后汇报了解到的数 学信息?考虑到多角度观察主题图的结果,课件制作上我 设计了如下链接,如果学生汇报左边有8 棵树,右边有6 棵树,我会出示如下数据,如果学生汇报前排有6 后排有8棵树,我会出示如下数据。在学生汇报后我继续 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然 后我再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对本节学习有关系的出 示,那也就是:一共有几棵树?由此引出课题。)

【这一环节,我使用的是教材植树主题图,这样做可以使 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课堂上学 生汇报数学信息时,汇报的是左右观察到的结果,我考虑 时间问题,就没有引导学生前后观察,如果当时我能切机 引导,我想能够更加的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使学生掌握更 多的观察方法,这也是课后令我感到遗憾的地方。】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交流解题

首先我提问:“一共有几棵树应如何列式呢?”在学生 列出 8+6=14 和6+8=14 后我再引导学生探究解题,在这里 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学生独自探索 我的导语是:你要认真思考,8+6 是怎么得来14 然,你可以有多种方法?如果需要,可以请出你的学具小棒摆一摆,算一算,也可以拿起你的笔,选择自己喜欢的 图形代替小树,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一画,圈一圈。在学 生独自操作后我又设计了 活动二:小组内交流方法 我是这样引入的:相信同学们一定想出了自己的好方 法,那么你愿意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计算方法吗?那么就 请你组织好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

在学生小组交流后我在组织学生开展 活动三:全班交流成果 当时学生汇报的方法有数数法,拨计数器,摆小棒和 画图法。

【第二环节是本节课最为重要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我以 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探索出8+6=14,使学生 再摆小棒,画图等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凑十法,以此突破教 学重难点。同时算法多样化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在小组交流时,我 也主动参与了进去,与学生接触、沟通、讨论、了解学生 们的想法。在开展这一活动时,班级内利用拨计数器计算 出8+6=14 的聂子萌同学悄悄对我说:“老师,我想把我的 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听。”在全班交流成果时,我大胆的 启用了她,她一边说一边操作,整个过程完全出乎我的预 料。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她先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了8 颗珠子,接着又在个位上拨了2 颗珠子。当时我问她: “你这不是在计算8+2=10 吗?我们不是要计算8+6 后她又在十位上拨了1颗珠子,然后将个位的珠子全部退 回,最后她又在个位拨了4 颗珠子,结果14 就产生了。在 聂子萌同学拨计数器的过程中,学生们再次感受到了1 十等于10个一。在教学此环节时我如果在学生独立思考后 就组织学生进入小组交流的话,应该会节省点时间。这也 是我在备课时考虑不周的地方。】

接下来我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下两种方法计算8+6 否能看懂,并列出算式,然后汇报,也就是这二幅图

【在一系列实践活动后让学生看课本二幅节节虫图,然后列式,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认知从图像认知上升为符号认知。】

接下来再由8+7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出副标题。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习题,首先是 基础练习。 我是这样导入的:“春天种了很多树,夏季花开了,美 丽的蝴蝶和蜻蜓翩翩起舞,我们看看在他们美丽的身影后, 又有哪些数学知识呢?然后我出示课件以下两道图题请学 生观察后再圈和计算。

【这两道图题是有区别的,第二幅 图算式并没有给出数字,而是让学生自己填写,为了避免 学生根据圈在一起的是10 只蜻蜓而错误的填写10+2=12, 我先引导左边有4 只蜻蜓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呢?右边有8 只蜻蜓又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呢?在我引导后学生再圈和计算。】

接着是综合练习我是这样引入的:“走过了夏天我们来到了秋天,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看我们的小蚂蚁也在 忙碌着储备粮食了,接着我出示课件,然后引导由于路途 遥远,太过劳累小蚂蚁想不起自己家的门牌号了,我们想 办法帮助他么们吧?

【这道题关键是让学生找到解题的方 法,并能有条理的叙述算理。】

最后便是拓展习题,我是这样引入的:“秋天走了, 来到了冬天,你喜欢冬天吗?冬天经常会下雪,雪花特别 漂亮,那么你想不想在我们室内也得到一朵雪花呢?那你 就要努力思考了。(出示课件)此题也就是在括号里填入 适当的数。

【三个层次的习题可以说是由浅入深,这样的练习既 保证了全体的达标,又促进了个性的发展】

第四环节:归纳整理,评价总结

【课堂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考虑到一年级孩子 年龄小这一特点,为此总结就由我来完成。】

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在春、夏、秋、冬, 四个季节中收获了8 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理解了凑十 法的意义,那么老师想问一下自己学会了知识开心吗?

以上是我对《有几棵树》这节数学课的说课,如有不 妥之处,还望您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