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是现代著名的戏剧家夏衍于1935年写的一篇报告文学。它以旧中国包身工苦难生活的真实描述,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其描写的内容与学生有较大的距离,一是时间跨度大,二是生活领域相距较远。如何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该文的教学目标呢?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着让学生自读、自编(改编剧本)、自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给这种方法命名为“教学剧本演出法”。

下面以教案的方式摘要介绍如下:

[教学目的]

了解本文组织材料的线索,把握本人的结构特点。

学习本文在记叙中点面结合,以及综合利用记叙、抒情、议论、描写、说明等表达方式的写作特点。

分析并归纳中心思想,做今昔对比,教育学生珍惜如金时光。

[教时安排]

一课时。

[主导教法]

教学剧本演出法。

[教法理论依据]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戏剧,对剧本已有一定的了解。

夏衍作为著名的现代剧作家,他的这篇报告文学多少与剧本写作手法有相通之处。

通过这种教学表演(不同于分角色朗读)及改编,既化生疏为熟悉,现过去在眼前,有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过方面的创造性能力,如阅读、剧本改编、写作、表演等。

[演教步骤]

一、课前悉心准备

1、介绍戏剧有关知识,明确本课教学目的,布置教学作业:以5-10人为单位,学生自由结合成演出小组,一人执笔,其他人出谋划策,将《包身工》改编成演出剧本。

学生甲:本文在组织材料时可以说有两条线索,一是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经线,一是以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纬线。经线容易改编,纬线怎么表现呢?

师:这种教学演出剧本,受课堂条件限制,确实有些东西很难表现出来,但我们是否可以变换思路,打破镜框式舞台的限制和束缚——

生:可以采用朗读的方式来表现。

师:对,借用电影的一个术语--就叫做“画外音”。

2、教师指导学生改编并修改剧本,尔后指定某小组认真排练,并指定其到时进行表演。

二、课始精心导入

同学们,一提起工人,我们的脑海里很快会想到头戴圆形工作帽,身穿劳动服的工作形象,也许会想到今天的蓝领、白领。但是谁会想到,在本世纪初的中国,却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他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他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一直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