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身抗体型(α甲基多巴型)

由药物诱发的抗体能与正常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发生反应,特异地针对Rh阳性的红细胞膜起作用,直接Coomb试验(DAT)一般在用药数月甚至数年才能转为阳性,发生溶血的病人停药后,溶血可停止,自身抗体也可逐渐消失,DAT或间接Coomb试验(IAT)阳性不需要药物的参与,α甲基多巴治疗的病人常同时存在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和抗壁细胞抗体等,发生溶血时,红细胞多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其机制可能为T抑制细胞功能受到抑制,从而使B细胞功能增强,产生不同的自身抗体。

4、混合型

是指溶血的发生由一种以上的机制所引起,如链霉素为半抗原,可与红细胞膜上的M抗原或D抗原牢固结合产生青霉素型溶血,又可产生能结合补体的IgG抗体而引起血管内溶血,又如青霉素可引起免疫复合物型溶血或奎宁引起青霉素型溶血,在临床上均有报道,另外,有些病人因具有免疫原性的药物 -红细胞的形成而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这种药物抗体的特异性不仅来自于药物本身,还来自于红细胞抗原,特别是Rhesus和I/i抗原系统。

小儿药物性溶血性贫血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小儿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重症患者可并发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症,肾功能衰竭,DTC;少数可并发粒细胞和血小板减低。

小儿药物性溶血性贫血有哪些典型症状:

青霉素引起的溶血,多在连续应用大量青霉素1周以上发生,溶血多数较轻,重者可表现血红蛋白迅速下降,网织红细胞升高,头孢噻吩也可引起类似反应,但所需剂量不大,此类病人都有既往服药史,也有部分病人于长期用药过程中发生,一般于停药几天或数周后溶血可随之消失,α甲基多巴引起的溶血多发生在用药3~6个月或以上,溶血较轻,停药1~2周后消退,奎尼丁型溶血发病急剧,贫血严重,多伴有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症,肾功能衰竭多见,少数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少数患儿可有粒细胞或血小板减低,停用有关药物后,血象可在1~2周内恢复正常,以上3型溶血性贫血除临床特点不尽相同外,抗人球蛋白试验可助鉴别。

小儿药物性溶血性贫血应该如何预防:

可以诱发本症的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合理剂量,并提高发生本病的警惕性,严密监测,一旦发现立即停药;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免病情加重

小儿药物性溶血性贫血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血象:外周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下降;血清胆红素增高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2、尿液检查:有血红蛋白尿、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时,表明有肾功能受损。

3、Coombs试验:直接Coombs试验阳性;间接Coombs试验阳性或相关药物孵育后阳性。

4、抗人球蛋白试验可助鉴别。

5、应常规做X线胸片、B超等检查。

小儿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病人的饮食宜忌:

小儿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患者平时注意饮食结构合理,营养丰富,多吃维生素多的食物,多吃清淡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西医治疗小儿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的常规方法:

一、治疗

药物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旦发现应立即停药,对重症血管外溶血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贫血严重者可输注洗涤红细胞(去除补体),发生肾功能衰竭时应按溶血尿毒症处理,禁用诱发溶血的药物,

二、预后

药物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般较轻,停药后预后良好,极少数因严重溶血引起肾功能衰竭而致预后不好,多见于奎尼丁型。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