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阅读是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成人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经典阅读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启迪幼儿的智慧,丰富幼儿的表达表现方式,激发幼儿热爱经典阅读的兴趣,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阅读经典,多元表现经典故事,对幼儿主动性、个性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阅读是大脑接受外界视觉符号信息并去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的过程。对于幼儿而言,除了图书、杂志等文字材料以外,学前教育的有识之士认为,凡是摄入儿童视觉器官中的一切外界刺激材料均是视觉符号,包括电视、网络、客观世界等构成的丰富而又复杂的视觉文化。

幼儿往往会通过让幼儿阅读社会、自然、人文、科学、语言、艺术等方面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自然之中阅读成为现代幼教的一大特征。在幼儿园开展的阅读活动中,教师怎样才能通过阅读策略,让幼儿进入美妙的阅读世界,丰富幼儿的知识,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等,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阅读是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在开展阅读活动时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让幼儿充分体验阅读的快乐。

一、创设阅读环境

在阅读活动中根据读本的特点、幼儿年龄的特点,以教师为中心的研究。教师采取有效的指导策略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意识地接触、学习经典,将经典阅读与班级各个区域游戏相互整合,激发幼儿热爱经典阅读的兴趣,开拓幼儿对经典阅读表达表现的思路,使幼儿园区域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以前,我们让幼儿阅读时,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然后请幼儿讲述图意;或幼儿看图,教师边讲述图意,边让幼儿听着。其实,这不是幼儿在阅读,而是老师在讲故事。教育的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所以,各类阅读活动中,提问的设计始终得到了极大地关注。幼儿期的阅读活动非常重要,教师应根据读本的特征来设计教学活动,让幼儿在体验阅读快乐的同时,学会阅读。 教学中的提问策略不断提出疑问,通过反复阅读、绘画、表演、歌唱、游戏等多种形式,拓展孩子阅读经验。如何引导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利用提问式的方法进行有效地交流,从而实现师幼互动。教师应当是孩子们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发现和挖掘,让他们获得丰富的体验。

教师在设计读本的教学活动时,通常首先考虑的是让幼儿先理解画面内容再过渡到认识文字内容。教师何不换个角度考虑:读本中的文字部分是一种简单的书面语言的表现,如果教师用口语的形式进行表达,幼儿是很容易理解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带领幼儿一起先阅读文字部分,再让幼儿根据自己对文字内容的理解来想象画面,或是用语言进行表达,或是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实施需注意:

1、不是所有的读本都适合采用这种方法,教师要根据读本的特征结合运用。如教师选择了读本《礼物》中的设计了这一方法:教师将画面部分进行遮挡,将文字部分显示出来,让幼儿读一读文字部分,其实这一完整语句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一页的内容,孩子们读完后是如何想的,教师又采用了让幼儿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画出来的设计,我们可以从幼儿在较短时间的绘画,表现看出幼儿对文字的理解和想象。

2、不是所有年龄段的孩子都适合运用这种方式,年龄较小孩子的更适合先阅读理解画面逐步过渡到阅读文字,这种变换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乐趣,同时为培养幼儿的阅读方法提供一种策略,也为幼儿走向独立阅读提供帮助。对于稍大些的孩子而言,怎样的设计才是最为有效的呢?采用“步步推进”式的提问。即将复杂的情节点进行梳理,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设计一连串有联系的提问,帮助孩子逐步深入理解,理清头绪。

二、创设语言氛围

生活中的阅读,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开拓幼儿的经验。因此设计活动时,教师应先考虑活动的内容是否来源与幼儿的生活,是否是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或曾经经历过并且留下有深刻印记的事物和现象。幼儿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是个体化的,教师很难设定统一的指导方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一些好的指导策略会使阅读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如果是小班阶段,我们为了更好的帮助孩子建立阅读的习惯和兴趣,会更多的选用图画书作为阅读的材料,到了中班时期,我们可以适当增添一些阅读的不同材料,以进一步丰富孩子的阅读感受,从而帮助孩子积累更有效的阅读方法。我们为了帮助孩子学会有序阅读,并将书面知识转换为实践方法,让幼儿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一些熟悉的广告画、公益宣传画和路牌等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编制,积累图画书中所没有的有效经验。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拓展幼儿阅读的渠道。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教育可以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的问题,应被及时地纳入到教育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会受到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俗话说“只有乐在其中,才能其味无穷”。通过阅读使孩子亲身体会到看书的乐趣,对培养孩子喜欢看书的良好习惯是很有好处的,如果一个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日有所获、周有所得,年有所进,每一次阅读都能产生“这本书太有趣了”、为什么会是这样?我要去问一问”诸如此类的愉快情绪体验,他们就不会视阅读为一件 “苦差事”。

三、展开多种形式的阅读方法

1、情境阅读式

情境阅读,即通过录音磁带、情景表演等手段增强幼儿的视听感受,从而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教学方式。如:图书阅读活动“过新年”,在共同阅读了故事第一部分后,教师运用音响设备播放了鞭炮声,使幼儿强烈的感受到故事环境发生了突变,对情节转折有了先前预兆,从而激发了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自然而然的进入下一阶段的阅读活动中。

2、观察式

阅读的最终目标是让幼儿学会独立阅读,有的幼儿在独立阅读时是以“浏览”的方式进行阅读,有的幼儿是仔细阅读每一页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教师可以把两者进行结合,选择有故事发展性的读本运用这种教学设计,让幼儿在浏览中感受故事的连贯性,在逐页观察中发现细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加深他们对读本的理解,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游戏方式来吸引幼儿参与阅读的兴趣性。如教师在阅读中运用了“以字找图”、“以图找字”、“看谁最快”、“听音乐阅读”等游戏来吸引幼儿参与阅读活动,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对书中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阅读。

3、区域式

在阅读拓展中,教师往往运用区域活动的方式,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活动。如果幼儿不知道区域活动中的要求,那就无法达到教师设计区域的目的。教师充分利用文字提示的方法,让幼儿对文字符号产生兴趣,并根据文字的指示进行操作。

四、运用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学习策略是指在教师帮助指导下,幼儿采用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活动。幼儿的学习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教学策略。 教与学的策略都应当建立在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基础上。

a、 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是影响策略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教师可以通过直接教学、概念获得、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意识、技术辅助、探索情感和解决矛盾等训练方法,教会幼儿掌握阅读经验,如翻阅图书的经验、阅读理解的经验、前书写的经验等,从而挖掘幼儿各方面的潜能,使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b、变式与练习

促使幼儿认知策略从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必须要让幼儿在相同的情境和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大量的一系列彼此相互联系的练习,而且这些练习必须是连续不断的,从而帮助幼儿较好地完成知识的转化。如用“咕咚来了”这个描写不经考证“以讹传讹”的认知策略,编一个“天塌下来了”的故事,前面的内容和《咕咚》一样,同样是小动物们跟着乱跑,要把“天塌下来了”这一坏消息告诉国王,可结尾部分却变为小动物们上了狐狸的当,以付出生命为代价,渲染了 “以讹传讹”的危害性。显然,这里既有相似情境的练习,又有不同情境的练习,描写景象、动物和事件的语言也有许多发展与变化,这种变式练习对于认知策略的学习至关重要。

c、阅读教学程序

是指在幼儿园组织幼儿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并对幼儿进行阅读指导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过程。为了养成儿童良好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进而培养儿童的认知策略,预防阅读障碍,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来帮助提高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孩子去感受、去挖掘、去吸收、去揣摩。使他们获得欣赏的空间,让课堂成为他们情感体验的场所。

教师遵循幼儿的学习兴趣、需要和特点,为幼儿精选教材、巧设提问、善用媒体、拓宽渠道等,帮助幼儿观察、理解阅读内容,掌握阅读方法等,幼儿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同时,教师作为幼儿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启发者、指导者,合作者,目的是让每位幼儿都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使之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快乐,实现阅读能力自我提升和习惯的自我养成,爱上阅读,努力找到开启幼儿心扉的钥匙,丰富幼儿内在的心智,把内容引入孩子的心坎,让这种情感交流成为一种精神享受,使每一个孩子拥有阅读的永久记忆经历。成为真正的自主阅读者。

通过研究总结了如何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学习、研究是教师的生活方式,也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的源泉。教师的专业成长之旅就是教师成为学习者、成为研究者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开始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