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吐法

吐音时用舌头的伸缩动作截断气流,采用“Tu”这个音节发音。用这个音节来作为运舌的基本方法,动作简捷,运舌时舌头的稳定性较好。此运舌法也称作基本吐 音法。它是依靠气息和舌头的前后伸缩运动,使舌头有力地向前冲击,舌尖部位微微抬起,轻触上腭前端与上牙齿根处,发出“Tu、Tu……”的音。在下面几种 记谱的演奏中,起奏时均采用基本吐音法,但它们具有不同的起音效果。为了准确地表达音乐,还需对它们在运舌上的变化加以区别。

a、分音(Detache)

这是竖笛演奏中最常用的发音方法,每个音都必须吐奏,演奏要保持足够的时值。分音演奏,乐谱上一般不作任何标记,音与音之间有着明显的间隙,但间隙不大,有别于非连音,这类似于弦乐器中常用的分弓。

b、连音(Legato)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圆滑而连贯地奏出。记谱时音符的上方有弧线“︵”标记(称连线),演奏时第一个音用吐音,连线内的其它音符不用舌吐音。要求气不间 断、平稳而连贯地演奏,每个音符之间都是连贯的。常用于演奏歌唱性强、抒情优美的旋律。也经常用于演奏快速度的音阶、琶 音、乐曲的经过句等。

如果在几个相同音高的音符上标有连线时,即表示把这几个同音连在一起,演奏时同样也是在第一个音上比赛,其它各音不另起音头,而是将这些音的时值加在一起延长演奏。

c、断音(Stacato)

指演奏时缩短音符的时值,使音与音之间不连贯的一种奏法。演奏断音时,实际时值为记谱的二分之一或更短一点,舌尖的动作轻巧敏捷,所发的音短促而有弹性。记谱时在音符符头的上方标有一小圆点。

d、连断音(Portato)

演奏时与连音相仿,舌头动作轻柔,起奏时舌位用“Du”,音的时值充分,音与音之间既是断开的,但听起来又像是连接的。处于似断非断、似连非连的状态。气流不因使用舌音而中断。常在优美抒情的乐曲中采用。

e、非连音(Non Legato)

这是断音的变化形式。演奏时舌头的动作比断音柔、缓一点,时值比断音稍长,约为记谱时值的四分之三。它的特点是音与音之间有着明显的间隙。

这几种不同的起音方法都必须与口形、呼吸、舌的动作正确地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起奏效果。

(2)双吐法

双吐是在单吐基础上的一种变化与发展。单吐时舌头的一个动作发一个音,而双吐是舌头一个动作的往返发出两个音。即由舌头发出“Tu”音后,舌头不是简单的 回复到原来的位置,而是在这同时由舌根与软腭相交,气流冲发出像“Ku”(库)音的第二个音。这两个音相互交替出现,形成“TKTK”(吐库吐库)的声 音,即为“双吐”。

双吐的第一个音为舌吐,是舌在口腔前部截断气流而形成的。第二个音为气吐。所发“Ku”音则在口腔的后部,与吹口有一定的距离,这一距离形成了一个恰似气 流的缓冲地区,这一“缓冲”的形成,使“Ku”音成了一个较弱的舌音。所以这两音在音头、音量、弹性等方面是不平衡的。练习时应尽可能地做到两者的协调、 平衡。练习中有时可以把“Tu”停下来,只单练“Ku、Ku、Ku……”。有时还可以把“Tu、Ku”反过来,“Ku”在前,“Tu”在后,即 “KuTu、KuTu……”来练,这样的练习可以增加舌的灵活性和力度,能够较好地提高双吐的速度和训练“TuKu”之间音量、力度的平衡以及两者的协调 性。在速度较快的乐曲中,又不用连音来演奏的一连串时值均等的音符,常常采用双吐法。也就是说,采用双吐演奏法一般须具备这样几个要素:第一是音乐速度上 有快的要求,第二是表达方式上需要断音奏法,第三是音符的表现形式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偶数均等时值的音符。

练习时可以先作口念发音训练,待舌头动作协调性较好时,再结合指法的变化进行口念与手指动作的协调练习,最后再在竖笛上进行吹奏练习。

由于这种奏法所发出的第二个音(Ku)的力度往往比第一个音(Tu)要弱,所以不能用于慢速的断音演奏。双吐在发音的力度和表现力方面都不能作太大的变化。

(3)三吐法

三吐法是一种特殊的奏法,它也是单吐法的变化与发展。一般由一个单吐与双吐相结合(TTK)或由双吐与单吐组合而成(TKT)、 (KTK),其中 “Tu”或“Ku”音后有一个音是重复的。如果我们不停地快速发出“Tu、Tu、Tu、……”音,舌头肌肉组织就很容易疲劳,而在发“TuTu”后再接一 个“Ku”,形成“TTK”或“TKT”组合,舌肌反而感到轻松,这也是一种力量的调整。这种奏法同样可以奏出连续的、快速度的断音。三吐与双吐一样往往 在速度较快的乐曲中采用。音的组合形式常常是三连音或三个不同音的反复形式。

三吐的运舌动作和口型要求,都按照单吐和双吐的方法去做。一般情况下,八分音符用单吐,十六分音符用双吐,它能够较长时间连续地吹奏,有比较好的演奏效果。

(4)气吐法

气吐法发音时,舌头不动,用发“Fu”(夫)音的口型,将气流直接吹出,弱化了音头的重音感。气吐法不像舌吐法使用得那么广泛。气吐法多用在速度缓慢、音与音的连接似断非断、似连非连的抒情性乐句中。

气吐法演奏时要依靠小腹向内收缩的动作,将气从肺、口腔内压出。气流吹出时,就好像我们平时生活中去吹灰一样,把两腮向内收,舌头用力向后退,气流吹出时发出类似“Fu、Fu(夫)……”的声音。

(5)滚舌法(frullato)

又称弹吐法,我国民间称为“花舌”。滚舌法的运用虽然不广泛,但在表现欢快、热烈情绪的乐曲片断时有其特殊的音乐效果。滚舌法主要是舌尖的弹滚动作,它是 通过舌头在口腔内的飞速颤动,使所发声音产生一种快速的碎音效果。演奏时舌头自然放松,舌尖向上撩起轻触上腭,利用气流与舌尖有力适度的冲击,使舌尖在口 腔内快速颤动,发出快速而有规则的类似“TuLuLu……”(吐噜噜……)的音,好像弦乐器的颤弓。练习中要注意加强腹部的控制,使气息得以集中地向外 “冲”,以推动舌尖的颤动。可以先在中低音区用长音练习,然后再逐渐转向高音。因这种奏法气息消耗较大,不宜持续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