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幼儿愿意不愿意,两性性别角色定型的影响是存在的,幼儿只能在这种无形的规定之下寻求发展,其发展空间实质上已被窄化,这的确是发人深思的问题。

2.媒介中的女性角色定型映射出男权文化对女性的歧视,是对女性性别角色的误导。媒介中对女性性别角色的“边缘化”可能导致对女孩自由发展的限制。

媒体往往反映大量的保守观念,其中女性的家庭角色被定位于贤妻良母,不但能料理家务,照看老人、抚养小孩,还应兼有忍耐、任劳任怨的品质。这种无所不在的媒介作用最终促成女孩淑女化、贤妻良母化,进而影响到女孩以后的人生选择。现代社会要求儿童发展富有个性,建议男女平等,然而,当前许多女大同学、女硕士仍然希望做保守女性,生儿育女,而将事业放到从属位置。

显而易见,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独立承担的社会责任日益增大,女性的社会角色越来越重要。大众媒介对此往往反映甚少、无视或者失实,仍然过分强调家庭观念,女性被打扮成消费主体,而非发明主体。常见的影视作品中,男人是守业者,女人则是“花瓶”;男人挣钱,女人花钱;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这种角色定型的反差易使女孩在生长过程中热衷于对物质的追求,从而淡化自身追求事业的愿望和决心,这无形中也影响到女孩聪明才智和发明性的发挥。

3.媒介将男性的社会角色定型为胜利人士、英雄本性,客观上增强了男童自信心,激发男童奋发向上,却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和负担,造成生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扰。

我们经常听见小男孩模仿电视中的人物,发出繁重的叹息:“哎,做男人真累!”在这声不经意的模仿语中,映射出幼儿对胜利男人的解读,而这种经验的直接来源是电视剧等媒介作品对男性艰苦守业画面的刻画和对男性社会角色不自觉的规定。况且,男人掉眼泪、发脾气等情绪宣泄的行为是为媒介所不齿的,这多少会给男童的生长带来压力和困惑。

媒介宣扬的角色定型观念只供认男性的刚强一面,过度否认和压抑其柔弱的一面,这种消极影响就是使两性都被刻板地定型,导致多种心理疾病的发生。媒介将男性的家庭角色定型为享受生活,无形中会使男童形成懒于动手、享乐主义的意识,形成不利于男女平等相处的“大男子主义”,给以后的同事、家庭关系带来影响。另一方面,不利于男童养成自身动手的好习惯,轻视小事,成为好高骛远个性形成的隐忧。当前出现的男大同同学活起居不能自理、家长陪读或请保姆的怪现象也有这种媒介的消极作用。

三、重视媒介对幼儿性别角色定位的负面影响,从幼儿园和家庭做起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