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既不是教育家,也不是儿科医生,我是一名记者。在职业生涯中,我学到了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那就是提问。一路下来,我采访过二十多位专业人士,查阅了大量专业书籍,并且不断加入自己的思考。让我感到非常有用的、重要的或者颠覆原有观念的信息,最终都被我收集到了这本书中。另外,我总是不断地用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去纠缠我的朋友、熟人以及其他不相干的人,坚持着让我认识的母亲、父亲、孩子、保育员或教师给我讲述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他们的讲述,我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包括一些让人吃惊的解决之道。这本书不是一部学术研究著作,它是一本帮助人们在纷杂的育儿建议中找到一些简单而正确方法的实用指南。书中绝大部分的话题都有更加精彩而深入的论述,每个话题下所注明的出处也有助于读者去进一步阅读与本话题相关的其他著作。

发现认识的误区并不是什么难事,只需拥有健全的理智和一些记者职业所具备的敏锐嗅觉即可,真正的困难是如何在澄清错误之后找到正确的观点出来。在伦理教育的问题上,争议从未停止过,专家与专家的意见相左也屡见不鲜。尤其在很多时候,教育首先体现了一种经验和观念。因此,在本书中我经常针对同一话题列举出各种不同的观点。这样做,不是为了左右逢源,而是希望让父母能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毕竟我所总结出来的方法,绝不是对每个具体问题一锤定音的最后解决方案。科学在不断变化,新的认识层出不穷。因此在某个问题上,今天认为是对的,几年或几十年之后也许就会有新的看法。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不存在什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存在对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一样奏效的公理定理。个体之间都是有差异的,因此每个家庭都会有适合自身情况的方法。对甲很合适的方法,到了乙那里也许适得其反。因此我始终强调,家长不要尝试那些感觉不好或无法承担后果的方法。当遇到难题的时候,应该主动到专业人士,例如儿科医生那里获取一些专业上的建议。

这本书专门写给那些善于转换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家长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引起读者对一些传统育儿方式的深入思考和反省,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能够多一些自然,少一些刻意。教育孩子无疑是非常让人劳累的事情,孩子们总是不断地要这、要那,很少乖乖听话。于是很多当代的父母感到自己似乎渐渐成了孩子的奴仆,听任其摆布。时间一长他们甚至会觉得:这孩子天生就是来找我麻烦的。其实孩子只是要在你的陪伴下成长,孩子最深切的愿望就是想得到父母的喜爱和承认。如果我们能够把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一并宽容地接受下来,那将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大保证,因为他就是他,这就是他本来的样子!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