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目标

1.培养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多种活动,让幼儿知道大自然中树木种类繁多,并引导幼儿了解树木与人类环境的关系,培养其环保意识。

3.让幼儿观察并认识身边的树木。

4.引导幼儿学习科学的统计、测量和比较方法。

二、主题活动切入

教育实践使我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孩子融入情感来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带着情感和兴趣去探索、学习的东西是最有效的,也是最永久的。

三、活动实施

活动一:我喜欢的大树

1.情景引入

时值金秋,我和往常一样带着孩子们在幼儿园里走走看看。秋风阵阵吹来、几片银杏叶落在小朋友的队里,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老师,我最喜欢银杏树!”“我也喜欢,因为它的叶子像把小扇子!”“我喜欢槐树,因为它开的花很香。”听到孩子们热烈的讨论,我想,孩子们这么喜欢谈有关大树的问题,我们何不趁此机会进行有关大树的科学探究活动呢,何况幼儿园里的大树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因此,在幼儿回班后,老师组织大家进行了讨论:

2.问题探讨

师:幼儿园里有好多种大树,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呢?

幼1:不一样,有的高,有的矮。

幼2:树叶不一样。

幼3:树皮的花纹和颜色也不同。

幼4:它们的粗细不一样,有的很粗,有的细一点。

师:你喜欢这些大树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幼1:有银杏树,槐树。

幼2:栾树、梧桐树。

幼3:杨树。

幼4:槐树。

师:能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种大树吗?为什么?

待悦:喜欢杨树,杨树的叶子很绿,可以挡太阳。

王紫怡:喜欢银杏,因为银杏树还能长银杏果。

王曼超:喜欢槐树,它的花特别香。

徐唏弱:喜欢栾树,它能长出三角形的小铃铛……。

教师统计:用表格图表示人数:

师:你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你喜欢这种大树呢?

王宇琪:画一棵我喜欢的树。

毕雨暄:把它画得再漂亮些。

汪松明:在树右上角写上我的名字。

师:有几个小朋友都喜欢银杏树,怎么来表示呢?

周诺行:每人画一棵银杏树,把它贴到一起。

王宇棋:在一棵大树上画上小鸟,每一只小鸟代表一个小朋友。

田丁文丽:在大树上画上小水滴。

3.教师分析

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了喜欢的大树,根据幼儿的选择进行了分组,分别分成了:银杏组、杨树组、梧桐树组、栾树组、柳树组、槐树组6个小组,其中,师幼共同讨论了“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你喜欢的大树?”其目的是能把幼儿的活动过程以小组记录的形式呈现在墙面上。根据幼儿的建议和想法,师幼共同创设了“我喜欢的大树”的墙面环境,同时渗透了科学的统计方法。

4.活动分析

在“幼儿观察并认识身边的树木”这一活动中,幼儿表现出对活动的极大热情,主动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在小组记录集体展现方面,幼儿也想出来了新颖的方法来表示“我们喜欢的大树”。经过讨论,每一组都用了不同的方式的表示,当小组的统计结果在墙面上集体呈现时,孩子们三三两两都会去指着统计表说个不停。所以说,该活动的切入点从幼儿的“喜欢”着手,符合幼儿的特点,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了好基础,开了个好头。尊重事物或活动发展的逻辑性,遵循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性来安排活动,正确理解和把握教育过程中幼儿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及活动中的幼儿兴趣表现。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在提倡生活中的科学、身边的科学的时候,我体会到作为活动主导者的教师应该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在预设活动的基础上,能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成新的活动,使得探究活动更具趣味性、可持续发展性,而且作为活动主体的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更能发挥其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