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一名伟大的抗倭英雄。”“偶系穷银,木油米!”这不是穿越小说,也不是微博留言,而是出现在学生作文里的句子。4月23日,由南岸区图书馆主办的读者座谈会在其分馆“少数花园”举行。多位本土作家、教师、书评人表示,穿越体与网络语已逐步“渗透”青少年的日常阅读与写作中,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穿越体与网络语成为“可怕的趋势”

“有个很明显也很可怕的趋势——现在的学生写东西越来越穿越了。”本土80后作家韩甫是求精中学一名语文教师。谈到学生的写作,他称,不少学生都爱“开黄腔”。“有学生说,司马迁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宫刑,终于写出了《古文观止》,还有人说岳飞是伟大的抗倭英雄。”

家住沙坪坝的王丽丽也为同样的事情头疼。她告诉记者,前几天过生日的时候,读初一的孩子给她写了一封信,“信里的称呼全是‘额娘’,末了还留一句‘跪安’。”

不仅穿越体,网络语言也以滴水穿石之力“侵入”学生们的日常写作。

“亲,我是来打酱油的”、“你这个坏银”……前段时间,杨家坪中学教师周林丽就在一篇学生的周记中看到这样的字句,“说了很多次,有学生就是改不掉,QQ上用,微博上用,考试还要用。”

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只为图个乐子

学生们为何对穿越体与网络语如此迷恋?韩甫将此总结为两个字:好玩。

“他们7点钟就到学校,下午6点放学,回去花两三个小时做作业,转眼就是11点,又该睡了。”韩甫认为,正是因为学习压力大,看穿越剧、泡网络帖等才成为学生首选的娱乐方式。

铁路中学初三学生张文在接受采访时称,“穿越剧比历史书好玩多了,有爱情、友情还有各种宫斗,而不是干巴巴的时间、地点、人物。”他得意地告诉记者,在看了《步步惊心》后,他就写了一篇《看穿越剧了解康熙儿子们的下场》的文章,探讨阿哥们的人生。

“人生这么枯燥,娱乐一下嘛。”育才中学初二学生何优优有些疑惑,“写穿越体,用网络语,只是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图个乐子,何必上纲上线?”

增加历史课的趣味性

出版物应少用网络语

“中学生作文主要是以记叙文为主,他们思维活跃,喜欢模仿,在表达上更易受网络语和穿越剧的影响。”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蔡敏认为,使用网络语言或用穿越手法写故事、日记等,不必过多干涉,但不能用于正规写作中。

蔡敏建议,学校在加强引导外,还可以增加历史课的趣味性。“老师可以考虑一下,怎么样把历史讲得和穿越剧一样有趣。此外,大部分穿越剧都有很多史实上的漏洞,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讨论,给穿越剧挑刺。”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鲜于煌表示,写作中需尽量少用网络词汇,如“给力”、“躲猫猫”这样的词汇,形象、易懂,偶尔用用也无妨,但像“杯具”、“神马”、“有木有”这样的谐音词明显属于错别字,“坚决不能使用。”

鲜于煌教授认为,在不可控制的网络力量外,部分媒体与出版物也在“助纣为虐”,“近几年不少媒体和图书越来越喜欢使用网络语,甚至把 ‘亲’、‘伤不起’、‘钱途无量’等当标题。”他建议,报刊、书籍等正规出版物更要减少使用网络语的频率,“遣词造句时多想想,换个词语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