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期”的概念最初由奥地利习性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劳伦斯提出。劳伦斯最早发现了印刻现象。他观察到出生后几个小时的小鸭、小鹅会追随它们第一次见到的移动物体,无论那物体是母鸭、母鹅还是劳伦斯本人。但如果出生后最初的1-2天没有遇到追随对象,它们就丧失了这个能力,再也不会去追随任何移动的物体。

“关键时期”概念的提出使早期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后各种相关的研究相继登场。美国学者伯顿怀特主持的一个研究项目通过对数千个家庭进行定期随访,根据孩子成长和家长教养职能的特点,把生命最初三年分成7个阶段,他们先后在美国42个州及其他一些国家培训专业人员和家长参加这项婴幼儿早期发展计划,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成果。瑞士的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对自己三个孩子的跟踪观察研究,创建了认知一发展理论,把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其中标定0-2岁宝宝发展的感觉运动阶段又进一步划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反射活动、动作重复、偶然目的活动、目的—手段协调、尝试—错误反应和心理表象操作—思维开端等,并阐释了各个阶段独特的本质特点,为儿童认知发展心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各国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对于父母来说,学习婴幼儿早期发展关键时期教养的知识,不仅能够更准确、更细致地了解孩子,还有助于反省和认识自己的育儿水平,对于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正确掌握宝宝发育的关键期,以此为参照实行早期教育概括起来至少有五大好处——

1.能准确把握宝宝每个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

2.事半功倍地促进宝宝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3.及时预见可能面临的育儿难题,做好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

4.及时发现生长发育中的问题,促进宝宝早日康复。

5.积极发展亲子交流关系,奠定良好心理行为与个性基础。

胎儿学习的最佳时机

在不少父母的想像中,胎儿在母体中应该是混沌一团,没有意识,没有感觉。但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心理学家恩舍妮·笛卡斯伯和他的同事研究发现,新生儿能分辨出妈妈与众不同的声音,与陌生人的声音比较,他更喜欢听到妈妈的说话声。新生儿尤其喜欢妈妈低沉的声音,因为那样的声音听起来特别亲切,就像他们在母腹中通过羊水听到的妈妈的声音一样。研究者据此推断,宝宝在胎儿期就热切地渴望学习,并认为只要适当进行胎教,宝宝会表现得更为出色。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通过对千余名儿童多年的跟踪研究,最后得出结论:人的智力的获得,50%在4岁以前,余下的30%在4-8岁之间获得,另外 20%是在8岁以后完成的。4岁以前完成50%,应该包括胎教在内。现代科学的发展证明,在妊娠期对胎儿反复实施良性刺激,可以促进胎儿大脑的良好发育。

专家认为,宝宝天生就是学习的天才。

宝宝出生时不仅有视力而且还有视觉偏好,他喜欢看颜色鲜艳、对比分明的图案,特别钟情于人的笑脸。除此之外,宝宝还有听觉分辨能力,能区分人的说话声和其他声音,对妈妈的声音尤其偏爱。如果在宝宝的小床边放一个色彩鲜艳的漂亮玩具,宝宝会很认真地去看;听到声音,也会聚精会神地听……再长大一点,宝宝会提出很多问题,给你制造很多麻烦……所有这一切都是宝宝探究世界、表达学习欲望的方式。如果父母能针对宝宝的特点给予引导,每个宝宝都能成为爱学习的乖孩子。

但是,为什么天生爱学习的宝宝突然有一天不爱学习了呢?

专家认为,如果宝宝不爱学习,那么很有可能是父母教养不当。比如,父母没有给宝宝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无意中磨灭了宝宝探究世界的冲动;给宝宝施加了过多的压力,令他感到学习是一件烦恼而痛苦的事情等等。因此,专家建议父母不妨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保护并培养宝宝学习的积极性——

* 冒充一个无知者,多向宝宝请教简单的问题,培养宝宝主动思考的习惯。

* 不管多忙,都要及时且具体形象地解答宝宝的疑问,帮助他去理解周围的事物。

* 对宝宝的探索行为要经常性地给予鼓励。

* 客观评价宝宝的能力,同时不断给予鼓励,增强宝宝学习的自信心。

* 不要扼杀宝宝探究世界的冲动,而是给宝宝提供足够的机会,让他接触新鲜事物。

* 尊重宝宝自己的选择,给他尽可能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 宝宝遇到困难时,热情地鼓励他继续尝试,尽可能给予宝宝最低限度的帮助。

* 根据宝宝的兴趣详细讲解宝宝关注的事物,但要避免干涉宝宝。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