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那文中的“我”到底有什么愿望呢?自读2-6小结,用直线画出写我愿望的句子,用浪线画出爷爷的话,读一读。

(在此教学活动中,学生用不同的线画出不同人物的句子是可以轻松实现的,在学生的回答中,他们对我的愿望可以表述清楚:想在爷爷那儿中西瓜。在学生有能力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教师的引导就比较关键了。)

3.爷爷赞成我的想法吗?

(这样一个追问,答案肯定的。)

4.从哪看出来呢?

第一个核心词“播种”也就呼之欲出了,播种的过程在学生们找从哪儿看出来时可以得到解决。

5.师边引边指导,这次翻松泥土,洒下瓜子,种下的不仅是西瓜籽,也使我愿望实现的一个起点。在充分理解播种之后,师引读爷爷的话——“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这一板块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能读清爷爷和“我”的话,在不同句子的理解中,体会我的兴致勃勃,满怀希望。爷爷也乐于和我一起尝试,爷孙同乐。在初步讲读后,男女生对比读一读双方的话能促进学生更好地体会感情。)

二、感悟心情,焦急等待

1.在上一板块引读爷爷的话后,师出示“我不懂得等待是怎么回事。”文中的“我”是怎么理解“等待”的,你觉得他等待时在想些什么呢?齐读7-9小节,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有了前期同桌之间的互相提醒和补充,在全班交流时,学生的答案一般会出现在:我等了一个下午。我跑了很多趟瓜地。我浇了很多次水。我去问爷爷等等。如果出现这样的答案,老师可以顺着学生的回答评价“是啊,你看我等得多急啊!这样的评价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我的等待是焦急的,说出我在想什么时也能顺理成章。

如果学生答不出预期答案,应该机智的引导学生多读第8小节中我的话,同时问第9小节中爷爷的话中“专心等待,再回到我的焦急上。)

2这一板块的设计主要围绕在我的等待是焦急的,思绪就像我伺候的那块瓜地一样,一片泥浆。但爷爷的劝说是专心等待,这两者间的矛盾是这一板块的处理核心,反差让学生对“等待“的理解引发共鸣,到底要怎样等待呢?这时,顺利引入第三板块。

三、扣句悟意,收获希望

1.我又等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晨,我一觉醒来就往瓜地跑。

出示第10小节中的三句感叹句,指名读。结合课件出示,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这是一个怎样的西瓜?

此时我的兴奋之情,学生也能体会到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我的心情,说一说为什么要这么读,其感情体会更深,结合评价再读,读出我的兴奋。

3.真是一个晚上吗?这个西瓜真是我种的吗?

答案肯定不是,西瓜是爷爷搬到地里的。学生也在此明白,种西瓜的等待不是一个下午,一个晚上的事。

4.那爷爷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学生的回答,很多可能停留在爷爷不想让我失望,爷爷是骗我的,是逗我的等等。这时,将学生回答中,爷爷是对我怎样要在评价中提炼,让学生结合文章的最后一句,再说说爷爷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有了前面直观感和后文句子的提升,就会知道爷爷这是爱护我,对我童真之心的保护,给予我希望,就是让我始终能保持童真之心。

5.这时,对文末省略号就能给予关注,还会有怎样的事?你是不是也遇到过?

这一板块是学文的结束。在设计时,我重在理解,从一句话中理解整个故事的含义所在,也关注了标点在文中表情所起的作用。

四、学习生字

全文生字体现了左窄右宽的基本结构,对稚这个字要特别关注不同。

板书:

一颗希望的种子

童心

播种 —— 等待 —— 收获

美好愿望——焦急失望——播下希望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