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寄宿制幼儿园从几家到几十家学校发展迅速。

面对竞争激烈的现代生活,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能够潇洒应对,只因为:孩子不在家!

以往,为按时接送、看管孩子,家长们不得不放弃很多公干、应酬,那时候,把亲生幼儿完全托付给学校的家庭在沪上实属凤毛麟角。

而今,“全托”似乎已是小家庭抚育幼儿的司空见惯的现象,甚至还有点儿时髦。据上海市幼托办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寄宿制幼儿园已骤增至27家,而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上升。根据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种社会团体、工矿企业、港澳台胞及外商外企纷纷介入,筹资兴办幼儿寄宿学校,创建形式也有集体、民办、私立和中外合资等多种多样。其中,无论是条件相对简陋的生活安置型幼托机构,还是设施豪华健全的智力开发型幼儿寄宿学校,前来托儿者皆十分踊跃,显出旺盛的市场需求。

有无奈有厚望家长心态复杂

不少家长热衷于让孩子在寄宿制学校接受学前教育,很大程度上出于无奈。在一家外资企业当职员的年轻妈妈说:“现在只生一个小孩,那么小就把他托出去,实在有点于心不忍。可如今竞争那么激烈,公司业务繁忙是真容不得半点懈怠,唯有保持稳定的职位和收入,才是对孩子最安全、持久的保障。”伴随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更新,这样不甘为家庭、子女作牺牲的事业型家长也不在少数。

对于文化程度不高、工作收入平平的职工家庭来说,将小孩送往寄宿学校,颇有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意味。这类家长以为,在全托幼儿园里接受全面系统的教育,有益于孩子多学知识,多长见识,将来有所作为。还有的则担心,溺爱孙辈的老人只顾了孩子的吃穿,却忽略了文化智能的教育,久而久之把孩子宠坏,于是不惜工本,为幼儿花上一笔不菲的学前投资。

寄宿制幼儿园的利处

在以“集体生活”为主的寄宿制幼儿园里,孩子不再被隔绝在一家一户的门洞里,形单影只、孤独寂寞,可以尽情地与小伙伴们嬉戏玩耍;远离父母温暖的怀抱,幼儿们本能地减少了求助、依赖的意识,独立自主的能力显著增强;幼儿家庭教育中对独生子过分包容、娇宠的缺憾也得到了弥补;“孔融让梨”、富有同情心等中华传统美德的灌输和弘扬,是孩子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起健全的人格。此外,在年龄相仿的群体中学习、生活,可以让孩子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接纳别人、关心集体,养成合作共事、善于社交的能力------。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