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空间曾是爱迪生、爱因斯坦、比尔·盖茨的少年乐园。在发达国家,想象力作为发明创造的基础,被认为是21世纪竞争力的一种。

前不久,我国有关部门完成了“中国城市儿童想象和幻想研究”课题。该研究透露了许多闻所未闻的信息,比如,想象在儿童的学习和思维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人的想象力越强,思维能力越强;想象力强的人,记忆能力一般也较高。调查资料显示,幻想力和想象力特别强的学生,学习成绩也比较好。

罗素说过,“真实是重要的,梦想也是重要的。”只要儿童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他就会发现梦想比现实有趣得多。儿童在梦想中像一个国王那样富有权威,甚至以超过任何世袭君主的权力来统治他的疆域。而在现实中,他不得不按时上床睡觉,不得不遵守一大堆讨厌的戒律。

梦想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解放。梦想会使儿童从现实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走进自由的彼岸世界。“泯灭儿童期的幻想就等于把现存的一切变成束缚,使儿童成为拴在地上的生物,因此就不能创造天堂。”罗素说。

然而,儿童常常会有出人意料的梦想。罗素曾得意洋洋地报告他儿子曾有过这样一件轶事。一次,罗素的妻子给年幼的儿子讲黑胡子(法国民间故事中连续杀掉6个妻子的恶人)的故事以后,儿子在游戏中坚持选择扮成黑胡子,并认为黑胡子的妻子不服从命令,杀死她们是她们应得的惩罚。在游戏中他甚至表演出把女子的头颅血淋淋砍下的恐怖情景。

也许有人会质问罗素:作为一个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你怎么可以允许幼稚的儿子有杀人的念头并津津乐道呢?

面对这一问题,罗素坦然地认为:教育主要在于本能的培养,而不是压抑本能。在孩提时代通过装扮黑胡子,可以大致地满足一下他的权力支配欲。如果成人把孩子的权力支配欲在儿童时期就消灭于萌芽状态,他就会心灰意冷,死气沉沉,不做好事,也不伤害他人。这种不做坏事也不做好事的懦夫,不是世界需要的人,也不是我们要努力培养的孩子。

在儿童年龄尚小、不足以造成破坏时,应当顺应他自然的天性,任其在梦想的王国里过着远古野蛮祖先的生活。不要害怕孩子将总是保持在这一水平上,因为他会追求更为高尚的趣味,并获得更多满足高尚趣味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罗素声称:“我是个小孩子时,特别喜欢翻跟斗,但是现在我从不翻了,尽管我认为这么做没有什么邪恶之处。同样地,喜欢扮演黑胡子的孩子也将会改变口味,而学习以其他方式寻求权力。”

同样,像植物一般,成长中的年幼儿童也需要精神上的各种养料。而我们成人往往对儿童的某些天真的本能需要感到忧虑,常常善意地控制孩子的一些本能的需要,结果往往是好心办了坏事。在孩子对道德没有任何反应的时期,在他们还不需要进行行为控制的年龄段,强迫孩子接受道德观念是没有用的。惟一的效果是引起孩子的厌烦,到以后那些道德观念可能发挥作用时,孩子们却滴水不进,灌不进道德观了。历史与现实为这种推断提供的铁证难道还少吗?

我们不应当阻碍儿童的想象,我们不应当侵犯儿童梦想的疆域,我们应当大胆面对儿童的幻想。如果在孩提时代孩子的想象力通过适合各年龄的刺激保持得很活跃,那么当它以适合成人的方式发挥作用时,则以后的想象力会更为活跃。所以我们要放胆让儿童在他梦想的水中游弋,在他梦想的天上飞翔。

当妈妈发现3岁半的女儿天天拿回家的漂亮娃娃不是同伴送给她的,而是她喜欢,她想要,就带回家了。妈妈认为女儿是在说谎,非要逼着女儿向同伴承认错误。

4岁的宁宁玩了开飞机的游戏后,就对同伴说:“明天爸爸会带我去坐飞机。”

明明迷上了电视片《奥特曼》,爸爸答应以后给她买奥特曼玩具,于是第二天来幼儿园后,她对小伙伴说:“我有一个奥特曼玩具了。”还会对小伙伴说,她的玩具怎么好玩,本领很大……

天天、宁宁、明明的这种行为,常被他们的父母斥之为“说谎”。其实,这是由孩子想象的特点造成的。

幼儿期的孩子往往不容易分清想象和现实之间的界线,他们的言谈中常常有虚构的成分,对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节还会加以夸大,不十分理解什么是实际存在的东西,什么是想象出来的东西,常常把自己的幻想与真实的东西混在了一起。

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以上特点时,不必奇怪,也不必训斥,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想象的某些特征会逐渐消失。

父母在发展孩子想象力的同时,还要了解孩子想象的特点。

幼儿期孩子的想象与童年期儿童是有区别的。幼儿期孩子想象主题不够稳定,容易变换。例如:小班孩子在游戏中总是不停地换角色,一会儿当医生,一会儿当司机,一会儿做爸爸,一会儿做妈妈,看见别人玩什么都要跟着玩什么,这是因为孩子想象的主题往往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

幼儿期孩子想象的创造性成分还保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不能在语词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想象。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