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也要给予褒奖

有些孩子对什么事情都很积极,也有一些孩子总是消极而战战兢兢的。这种性格上的差异形成有许多原因,但是,0岁时婴儿和母亲的接触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不要以为对象只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婴儿,就只注意和其在肌肤上的接触。要知道,婴儿也有婴儿的感情,所以培育这种感情可以说是刻不容缓的事。

举例来说,婴儿想要拾起掉在地上的纸屑。一定有很多母亲采取“那么脏的东西不要捡”等否定、禁止婴儿的举动。但是,对大人来说算不上是什么的“捡东西”的行为,对婴儿来说却是一项很大的冒险,所以,对于他们这种好不容易才拿起东西的“成功”,大人应该尽量不要制止,反而该给予褒奖,然后再让婴儿把东西丢掉。一旦受到褒奖,婴儿就会产生“再做一次”的意念,而成为促进其积极性格的根源。

为什么不要用婴儿式的语言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母亲在跟婴儿说话时,完全采用婴儿式的儿语。其目的是希望婴儿能多听懂一些,但是,如果大人一直以这种方式和婴儿交谈,可能会造成孩子在长大之后,仍然使用儿语的后遗症。

前面我们也提到过,由于婴儿的发育机能尚未成熟,所以,在满三岁之前,往往会使用奇怪的发音和儿语。虽然不必一一加以指出、纠正,但周围的人最好还是尽量用正确的发音方式来使用语言。

孩子是从周围的大人与自己交谈的语言中学习说话的。因此,要让孩子学习正确的发音,首先,大人就必须要用正确的发音来说话。

如果一直以儿语来交谈,久而久之,儿语就成了固定的使用语言了。小孩子通常都会毫无选择地吸收所有的资讯,如果听到的是字正腔圆的发音,那么,即使不刻意去教他,他自然而然就会正确发音了。

和婴儿说话时要注意什么

有很多母亲因为亲戚中有人小时候患有口吃的毛病,而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小孩子出现口吃,通常是在2—5岁之后。因此,或许有人会认为从0岁就开始担心未免操之过急了。但是,如果了解口吃的原因是从0岁就开始形成的话,那么就绝对不会早。

很多有口吃毛病的幼儿,他们的母亲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说话很快。也就是说,当孩子急欲传达某些意思而紧张不已时,如果母亲还催促着说:“怎么啦?你到底要说什么?”结果,孩子好不容易才要说出来的话便又吞回去了。如果从0岁开始就不断有这种情形出现,那么,口吃的毛病便逐渐形成了。

尤其是当幼儿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因为婴儿本身也会努力地想把意念化为言词表现出来,所以,在这段期间,和婴儿说话时要采用比平常慢的节奏,慢慢地、清楚地说出来。如此一来,婴儿也会静下来模仿母亲说话的方式。

新生儿心智以行动取代大声制止有何好处

母亲在房间里烫衣服时,婴儿一定也会对熨斗产生兴趣而伸手想去摸。这个时候,母亲最常有的反应便是不加思索,大声制止:“危险!不可以碰!”婴儿害怕母亲这样的大声叱责,或许以后便不会再对新东西产生兴趣,变成一个消极的孩子了。其实在这个时候,不要用声音来禁止,只要把熨斗移到婴儿摸不到的地方,或是把婴儿带到别的地方去就可以了。

六、七个月的婴儿,看到眼前的任何东西都会想拿来看看,然后放进嘴里啃。如果那是尖锐的东西,或是有可能哽住喉咙的东西,母亲通常会大叫“不要玩”。与其如此,倒不如把那些放进嘴巴可能有危险性的东西,从婴儿手上拿开,用这种处理方式要理想得多。

如希望孩子有积极的个性,就不要用很大的声音来制止,应由母亲的行动使其避开危险,危险时不要先骂孩子,要赶紧用手牵扯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