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我们读了一节课的书,黑板上的词有些同学肯定都读懂了。如果还有不懂的,请听于老师读,听后再读两遍,我想大部分词语都可以读懂。

(老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学生不时发出赞叹声:师读完后.同学们禁不住鼓起掌来)

师:怎么样?

生:好!

师:请像老师一样读。

(学生像老师一样有感情地读.老师不时地进行表扬)

[评:课文内容怎么才能懂?反复诵读才能懂,所谓“披文以人情”。诵读得充分,才能感悟得深切]

师:读到这里,我想,“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肯定懂了。谁知道“气势汹汹”是什么意思?

(老师喊了几位举手的同学到前面来)

师:这几位同学都懂了,没有懂的同学请看我们表演:我当小稻秧,你们几个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你们应该怎么站?

(学生从四面把老师围住:笑声)

师:“你们要干什么?”

生:“快把营养交出来:“(声音低)

师:你们没有读懂。要凶,声音要大,把腰卡起来。生:(卡腰,大声,凶恶地)”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我们刚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

(学生不知所措)

师:(问全体同学)他们应干什么?

生:他们应上前抢营养。

师:对,要抢。营养在地里,快!.

(“杂草们”一拥而上,抢起了营养。稻秧没精打采地垂下了头,下面的学生哈哈大笑)

师:杂草厉害不厉害?凶不凶?(生:厉害,凶)这就是“气势汹汹”。杂草野蛮不野蛮?(生:野蛮)讲理不讲理?(生:不讲理)这就叫“蛮不讲理”。杂草让小稻秧发言吗?(生:不让)这就叫“不由分说”。各位“杂草”请回去。(笑声)

(老师拿下小黑板,学生读上面的词语: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

[评:这几个词语处理得很高明。高明就高明在不是老师一厢情愿地去灌输,而是借助情境启发学生去自悟。词属于第二信号.只有当它与第一信号--即它听代表的客观事物联系起来时,这个词才有意义:于老师进行词义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这两种信号系统之间建立起联系]

师:(指“警觉”)看来这个词语要老师帮忙了:谁不需要?

生:“警觉”就是灵敏的意思。

生:“警觉”就是感觉到了什么,然后他抬头看看。

师:有一点意思,但没说清楚。下面老师表演一下。看了老师的表演,你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也不一定说得出。

(老师请两位同学一起表演。一学生读书,一学生当喷雾器大夫,老师当杂草)

生:“突然,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一棵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天说--”

师:(表演“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天)“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