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行事谋画用心思虑,寻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辅佐自己,可以得到小小的声誉,不能够感动群众;接近贤明的人,亲近和自己疏远的人,可以感动群众,但不能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君子想要教化百姓,并形成好的风俗,就一定要重视设学施教啊!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尚书.兑命》篇中说:「意念自始至终常在於设学施教」,就是谈的这个道理啊!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长进的。《尚书.兑命》篇说:「教人可以增进自己学识的一半。」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古代设学施教,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五百家的「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万二千五百家的「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或诸侯的都城设有大学。学校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的能力以及辨别志向,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乐於与同学相处,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广博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如果能做到,就叫做「小成」。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推论事理,并有坚强的信念,不违背老师的教诲,就叫做「大成」。唯其这样,才能教化百姓,改善风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旨。古书上说:「小蚂蚁常常学衔土而成土堆,然后才能做成大窝。」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