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暑假来了,又有不少孩子在家长的期望里走进各种各样的音乐培训班,也有家长将孩子带进剧院去听音乐会。然而,对于成年观众而言,走进剧院欣赏一场音乐会是件惬意、享受的事情,但是对于低龄儿童而言就不那么容易了。有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称,前几日,在郑州某剧院的一场音乐会上,观众席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打闹声,加上有些家长手中相机的闪光灯不断,使整场音乐会变得热闹非凡。那么,我们应该给孩子怎样的音乐教育,才能让孩子获得良好的音乐素养呢?相信这是很多家长都很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的有关专家。

听音乐会进培训班只是家长一厢情愿

学音乐肯定是有好处的,我们可以从很多杰出人物身上得到启示,比如李四光、爱因斯坦、袁隆平、格林斯潘等许许多多杰出人物都有音乐才能,很多家长也意识到,音乐才能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如今,对许多父母来说,带孩子欣赏音乐会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高雅的文化活动,父母希望孩子从中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还有的家长为了提高孩子在今后人生征途中的竞争力,甚至不惜花费巨资让孩子学习音乐。

“每一个人都享有学习音乐、接受音乐教育的能力和权利。这是现代音乐教育最基本的主张。不过,每一个体潜在的这种音乐能力是有显著差异的。”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家海表示,音乐史上最著名的神童莫扎特3岁就开始显露出音乐才能,这表明儿童在音乐能力方面潜藏着无限的可能性,但是,家长们也应清楚,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像莫扎特那样的音乐天赋。

陈家海指出,现在有些家长带孩子学习音乐的动力是为了考级,其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技巧的掌握和提高上。还有些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其学习音乐。这些都是不可取的。“目前,关于儿童音乐教育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家长意识形成的社会导向是比较功利的。”

现在很多孩子学钢琴、学小提琴、学声乐,这无可非议,而且让孩子学器乐也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怎么教、怎么学,是家长应思考的。

孩子年年都面临考级,小小年纪太早地承受年年过关的精神压力。从钢琴技能本身来说,一年到头都在练习考级的曲目,容易忽视钢琴所需要的童子功训练。再说过早承受这种压力,使孩子产生了对钢琴学习的厌倦,更可怕的是这种厌学心理可能迁移到其他学科。如果形成这样的后果,那么让孩子学钢琴是得不偿失的。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是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是展现一片灼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在心灵留下美的烙印。在孩子对音乐没有情感,而只是无奈地被家长带去音乐会场或音乐培训班的情况下,想培养出孩子较高的音乐素养或许只能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