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各国政府大力推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要求对所有儿童按照一定程序,有计划地注射预防针。

 为什么要计划打预防针呢?

因为不同的预防针注射后,在孩子体内产生免疫力的强弱和体内维持时间的长短都不相同,一般死疫苗产生免疫力慢,维持时间短,活疫苗产生免疫力强,维持时间也长。为了让孩子既有足够的免疫力预防不同的传染病,又要减少注射次数,避免过多的接种反应,就要科学地、有计划地接种各种疫苗,这就叫做计划免疫。

婴儿从母体出生后带有一定的免疫力,称为先天性免疫力。它对某些传染病有一定的抗御能力,但对有些病却没有免疫力,因此要根据各种传染病对易感儿的侵袭情况,以及体内先天性免疫力的消失情况,制定完善的计划。另外,孩子在第一次打预防针时,要有足够的抗原量,让幼儿体内产生足够的免疫力,这叫基础免疫。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抗体也会逐渐减少,以致不能有效地预防传染病,这就必须接种一定量的疫苗,诱发产生大量的免疫物质,这称作加强免疫。

因此,计划免疫是经过长期实验观察和测定体内抗体减少与增加情形,而科学地制定出来的。

为了贯彻计划免疫,我国政府对幼儿预防接种,规定了统一的免疫程序。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

年龄接种疫苗种类及数量方法

初生卡介苗一针

年龄 接种疫苗种类及数量方法

2个月 口服第一次婴儿麻痹糖丸活疫苗(三型混合疫苗)

3个月 口服第二次婴儿麻痹糖丸活疫苗,同时打一针百白破三联制剂

4个月 口服第三次婴儿麻痹糖丸活疫苗,同时打第二针百白破三联制剂

5个月 打第三针百白破三联制剂

8个月 打麻疹疫苗一针

1 岁 打两针日本脑炎疫苗,间隔7—10天

1岁半 加强注射一针百白破三联制剂

2 岁 打一针日本脑炎疫苗加强

3 岁 打一针日本脑炎疫苗加强

4 岁 口服婴儿麻痹糖丸活疫苗(三型混合)

6-7岁复制卡介苗,打百、破二联一针,复种麻疹疫苗一针,打一针日本脑炎疫苗加强

12岁 对农村儿童再复种卡介苗一次

12—13岁打一针日本脑炎疫苗加强

除了以上疫苗、菌苗外,根据各地防疫要求,有的地方要接种伤寒菌苗和流脑菌苗。在“流感”盛行的季节,有的地区还要进行流感疫苗的接种。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应当了解和积极配合医院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有一些患慢性病或有某种禁忌症者除外)。这样,使95%以上的孩子具有一定免疫力,就可以防止传染病的流行。

打预防针有反应吗?

目前,应用防疫的疫苗都是由细菌、病毒或它们的毒素制成的,尽管对这些致病因素进行了灭活或经过减毒处理,但毕竟都是一些异性蛋白或带有抗原性质的物质,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接种到人体之后,就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

从反应程度来看:一类是注射后普遍存在或可以预料的,经过一段时间或适当处理后很快消失的,称之为正常反应;另一类是由于个体差异或预防针的品质以及其他原因,引起严重过敏反应或严重合并症。

正常反应可表现为接种部位的局部反应,一般在接种后24小时左右,发生局部红、肿、热、痛现象,红肿的直径在2.5厘米以下为弱反应,2.5~5厘米为中度反应;大于5厘米为重度反应。轻度至中度反应可在2~3天后随全身症状消退而逐渐好转,重度反应常会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局部反应严重时,可局部热敷,防止抓破造成继发感染。接种卡介苗的婴儿有时局部会形成一个脓疱,称之为寒性脓肿。脓肿较大时,局部用注射器吸脓液,外敷链霉素或卡那霉素软膏;如果脓肿较小,外涂软膏用纱布覆盖,防止抓破即可。

在正常反应中也可出现全身反应,接种后当天就出现发烧、头晕、全身不适,甚至恶心、呕吐等,一般体温超过39cC时即为强反应。一旦出现全身反应,应休息,并给予对症治疗,如用解热镇痛药,症状较重时,应到医院就诊。

打预防针后部分患儿会引起异常反应。这些反应发生很突然,症状较严重,应及时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有一部分儿童,由于空腹,疲劳、恐惧等因素,打预防针后很快或几分钟之内就会出现头昏、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冰凉、心跳加快,严重时会突然晕倒。此时,应立即将患儿平卧,头部卧低,保持安静,喝一杯热糖水,大部分短时间就可恢复。另一种常见的反应是过敏性皮疹。一般在注射后几小时及几天内出现,皮疹有多种多样,以荨麻疹较为常见,有的是斑丘疹、甚至出血性皮疹、紫癜等。单纯过敏性皮疹可服用脱敏药,全身症状严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在异常反应中,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一些动物血清制品时发生,大部分与过敏性体质有关。这些小孩往往有家庭病史或本人有病态反应病史,在接种前又未详细询问,因此,在注射后10分钟内会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出冷汗、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脉细,甚至神智不清、抽风等。此时,应按过敏性休克送医院抢救。

所以,详细询问既往过敏史甚为重要。注射动物血清制品应做皮肤过敏度试验,阴性者方可注射,并在注射前做好急救准备。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