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每个孩子都拥有一项与生俱来的权利-在一座拥有后院的小屋里成长,有属于自己活动的场地。然而,现实却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类似公寓的住所里长大。然而,现实成为一个问题-没有孩子的公寓居民比有孩子声响的公寓所住更恼人?更难以忍受?孩子的成长环境似乎一直被要求很多,可是,当住在楼上下的邻里之间,由于孩子的吵闹而发生矛盾时,应该如何处理?这并不是某个国家、某座城市的问题,而是来自于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当然,也非个人之间的冲突,而是需要各方的通力协作。

一、当楼上下的邻居被娃娃吵醒……

无论是清晨五点便响起的婴儿哭泣声、还是一个2岁宝宝发脾气的声音、亦或8岁的小孩子正在练习小提琴,有居民表示,与有孩子的人家近距离的生活,其嗓音程度比一架喷气式飞机的攻击力还强。如果对象是飞机之类,那么完全可以向政府部门投诉,可是,当对方是楼上、下的邻居,是别人珍贵的孩子,那么不得不说令人感到无奈。

澳大利亚司法中心的工作人员,协调邻里关系的相关人员表示,近年来,公寓住所中关于孩子与嗓音的投诉情况不断上升,包括孩子在楼上跑来跑去、大喊大叫、哭闹、练习乐器等等。相关的政府人员表示,这类问题看似比较棘手,但如果双方都抱持着诚意与善心的话,不难寻找到解决方式。

二、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

没有孩子的人家总是觉得并希望小家伙们应该安静一些,并且更好是配合父母的管教。然而,问题在于,只有真正拥有了孩子,才会明白这当中的很多因素都超出预期的可控范围。

其实,很多公寓住所的父母们都为孩子发出的“嗓音”心怀愧疚,或者很不好意思。基于这样的态度,已然是解决方式这一。全世界几十亿人口,从纽约到巴黎,各地孩子们的欢乐童年大多数发生在公寓。然而,这当中也不乏脾气坏的邻居们,要求父母将孩子限制起来,或者把他们关在家里,杜绝各种嗓音。殊不知,这待同于对孩子进行虐待。

三、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当然,也有很多邻里之间,对于别人家孩子发出的各种声响抱持着理解与宽容,而不是拿根长棍捣自家的天花板。

除此之外,各国建筑行业对楼盘、公寓等住所的嗓音控制采取严格的把控。一方面,保证孩子的自由与快乐;另一方面,以不妨碍他人生活为前提。由此不难发现,这关系到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同时将此现象上升至社会层而,而非仅仅邻里之间的“对决”。